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少林方丈格斗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bsp'返回目录'  

少林方丈(第十章)(3)

孝伯见老母亲兴致这般好,又见独孤氏为人喜俏持重又颇知大礼,说话直把老娘逗得前仰后合地乐,心下自然高兴。  众人在老太太屋里说笑了一会儿,宇文孝伯请杨坚来到前面的小客厅用茶说话,迦罗留在后厅继续陪老太太说笑。  独孤迦罗看他们去后,和孝伯的两位家眷一起又逗老太太开心了一会儿,因见两位夫人正忙着招呼诸事时,便附在老太太耳边上,把求老太太为自己女儿做媒的事低声说了一遍。  老太太听说迦罗求她为杨家的女儿作媒,喜眉笑眼地一口应承了。可是一俟听说对方竟是武帝的长子时,因知道皇家无私事的规矩,一时又显得有些犹豫了。可是当迦罗说起这门亲事原也是李娘娘的意思,李娘娘也想托老太太的大面子促成时,老太太又露出笑意来。  迦罗又说,娘娘不便出宫,令自己捎话说,事成后娘娘再重谢大媒。老太太一时笑得满脸光彩:“咳!岂敢!岂敢!请国公夫人代我禀报娘娘,蒙娘娘见爱又信得过,臣妾一定尽心办好此事!”又笑呵呵地说,“这可是天下第一媒啊!一家是太子太保独孤大人的外孙女、三代国公之家的千金小姐;另一家竟是大周陛下的皇长子!不是我敢揽下这桩好事儿,说来,我和老太后自小就是好姐妹。我去提这个亲,想老太后还不会驳了我这张老脸,所以才敢应承下。”  迦罗又暗嘱老太太:此事办成之后,再令众人知晓更稳妥些。老太太点头道是,老太太不糊涂,这样的大事,万一没张罗成,却张扬得众人皆知,不独娘娘和独孤迦罗面子上不好看,就连她和老太后也会大失脸面的。  客人大多来到郡公府后,忽听外面报说:宫里李娘娘有贺寿礼物赏来。  大周后位一直虚设,李娘娘实际掌管后宫多年,她的贺寿礼,自然也含有陛下的意思。  宇文孝伯急忙带领夫人和子女出门谢恩,亲自接过贺礼,也不敢就开封,双手一直捧到来到老娘面前。  当他奉了母命把那用黄缎子包了好几层的寿礼小心翼翼地打开时,众人都围上来看是什么?只见里面是一套羚羊羔毛做的背心暖膝和暖袜,另有一顶银獭皮的暖帽。  这几样都是世上极难得的极品毛皮缝做的。手儿触摸上去,感觉又暖和又轻柔如水似梦。拢在掌心,偌大一件背心竟能从指缝里拽出去。  这就是传说中的西番宝物。  天说话就凉了,上年纪人都怕冷,有这三样穿在身上,从头到脚都会感到既暖又软,若无物般。  礼物倒也有限。重要的是这样珍贵异常的礼物是掌管后宫的李妃娘娘赐给老太太的。这便显得要紧了。  宇文孝伯望着喜眉笑眼的母亲,不知何故,心下突然有些沉甸甸的起来……  宇文老太太做事一向利索。  寿宴的第二天晚上,老太太对孝伯说好些日子没见老太后了,说明天要进宫去觐见一番,顺便当面感谢李妃娘娘和陛下的厚恩。  宇文孝伯闻言,忙和夫人商议着备下了几样觐见叱奴太后和李妃娘娘的回礼。第二天一早便令管家套好了朱轮高车侍候。老太太一脸喜气地着了九命大妆和官服,孝伯派了三四个下人跟着,由几个亲兵护着一路进宫去了。  老太太原是前朝大魏的公主,打年轻时就跟父兄和丈夫宇文测碾转南北,经历了从北魏到西魏,又历经了大魏江山移主成了宇文氏和高氏的江山。耳闻目睹朝廷家国的风云诡谲、朝生暮死的纷争杀伐。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上,实在比儿子孝伯更透澈敞亮。  她岂不知杨家和自己儿子并非一党?今儿背着儿子成全杨家的这门亲事,不是老太太愚钝,恰恰是老太太的精明世故和深谋远虑:她养大的儿子,当然清楚儿子的性情,不仅言行耿直,为人行事也从不知藏锋掖芒。得罪一人打堵墙,相与一人铺条路。她想悄悄为儿子铺下一条不意之时的路。  而且,杨家这门子亲事,只怕谁也阻拦不了的。既使自己不肯做这个媒,凭独孤氏那样玲珑活络的一个人儿,也会去另托一个老太后肯听的人来做这个媒——比如尉迟迥的老母亲、大周国的大长公主!  '返回目录'  

少林方丈(第十章)(4)

还有,宫中李娘娘是武帝患难多年的夫妻,她的儿子鲁王又是武帝的长子。只怕往后难料的事还多着呢!若能促成此事,老太太便为儿子多铺了一条进退之路。再说了,即使人家杨家的女儿做不了鲁王妃,也必会嫁给朝中别的一品三公之家!最有可能的恐怕就是三代出将入相、一门数十人垂朱拖紫的附马世家——尉迟府上;要么就一定是世代王公的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子孙!  既然如此,何不借此设法成全相与,反倒同时得罪杨家、独孤家、李妃娘娘甚至陛下呢?  叱奴老太后见老姐妹、前朝北魏阳平公主宇文老太太进宫来叙旧,实在是高兴。拉着手儿问长问短,半晌不肯放下。  老太后道:“老姐姐只顾在家享清福呢,这么久也不肯来宫里陪我说说话?”  宇文老太太笑道:“老太后现在是天下第一贵人,几番想来,都怕打扰了你。”  太后笑道:“在宫中,虽说有众多的儿子媳妇、孙子和孙媳妇们陪着,怎比得咱们老姐妹在一起说话自在?你不肯来看我,倒有理了?”  宇文老太太笑起来了:“太后啊,你以为如今你这皇宫大院还是当初你们家那大将军府的门坎,谁想来就能来得的?如今,我一看见你们家那么高的门台,还有那成千上百拿刀带剑一脸正经的把门小子们,我这心里就扑嗵扑嗵直跳!还真怕哪个小子把我当要饭化子给轰了出去呢。”  老太后禁不住大笑起来:“还是那样一张利嘴!亏你还是皇家公主,什么没见过?如今里外都是你的理了。好哇,我倒要看看,是哪个不要命的小子敢拦你这位老封君、堂堂的平阳公主的,看我不拿拐杖敲断他的小腿子!”  两人开心地大笑一通后,太后叹气道:“唉,说来,这深宫重院、荣华富贵的日子,我怎么觉得倒不似当年那无拘无束的好!姐妹们随时都可以串串走走,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也没有人来拘谨咱们娘们姐妹的。年轻时,和他们男人一样的骑马拉弓、杀牛宰马的什么没见过没做过?这会儿日子倒是轻闲了,可姐妹倒不如当年走动的勤了!我实在也不好出宫惊动你们。可是你倒好,也不知是你人懒了,还是忘了我这个妹妹了。”  宇文老太太笑道:“妹妹怪的有理。想想当年咱们年轻的时候,男人家成年累月在外面打仗,咱姐妹们、娘儿家扯儿带女的天天聚在一起,倒也忘了男人们在外面是死是活、是伤是残。这会儿可倒好,小子们长大成人了,也封将拜相、功成名就了,家家都是金奴银婢的成群结队,高车大马的成日闲在那里,人却懒得出门了!”  老姐妹俩说笑了一会儿,宇文老太太就把独孤迦罗托自己做媒,想把杨家长女丽华说给皇太后的长孙鲁王的话头提了出来。  老太后心下原本就爱见独孤迦罗。不仅因为迦罗一向敬重叱奴太后,出入宫掖总不忘先到皇太后这里问候一番。更主要的原故是,当年叱奴老太后在后宫与明帝的生母姚夫人的姐妹关系也比别的姐妹格外亲密。迦罗的大姐孤独皇后两口子和武帝两口子自然也比他人亲密些。所以,明帝临终前才会把帝位传给武帝而不是别的兄弟诸王。  老太后见宇文老太太来为迦罗的女儿和鲁王提亲,立马乐呵呵地笑道:“我见过丽华那丫头,不仅端庄知礼,模样比她的皇后姨妈生得更好看、也更有福相。嗯,她做我的孙子媳妇我当然喜欢。只是劳动老妹妹亲自跑来保这个大媒,今天我要先谢谢你这个大媒人才是!”  宇文老太太笑了起来:“我就算定了老姐姐不会驳了我这个老脸的。”  老太后笑道:“虽说咱们老姐妹没读过什么书,可也知道皇家无私事的规矩。想来这件事归终还是两个孩子的亲事罢了。咱老姐妹俩就做它一回主,想陛下也不会因为你来保这个大媒、我替他挑了个孙子媳妇,就会说咱们是干预朝政,一定就不肯给咱们老姐妹这个面子吧?”  宇文老太太乐呵呵地点头称是。  '返回目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少林方丈(第十章)(5)

中午,老太后留宇文老太太在宫中用了酒饭。下午在宫中小憩了一个时辰,又携宇文老太太游了御花园,一起看了宫里的鼓乐歌舞,又在宫中用了晚膳,听了会曲,老太后才派了八名武士护着,八只宫灯在前面照着,一直把老太太送到郡公府。  当武帝闻听孝伯的老娘阳平公主亲自进宫为鲁王和丽华保媒的实情后,着实感到诧异:猜不出隋公夫妇到底使了什么法子,竟能够打通宇文孝伯的老娘背着自己儿子来做这个大媒?  其实,武帝心下早就有意鲁王与杨家的联姻了:丽华本人天生丽质、博好文学,且甚有后妃风范。杨家又系汉族大世族,这首先符合了鲜卑贵族入主中夏以来为了笼络中原汉人而为皇室择婚规定下的规矩。而杨氏家族中,丽华的先祖杨震自汉代时就是朝中太尉,丽华的外祖独孤信御守陇蜀之地多年,因治理有方而被太祖亲赐名“信”,晋太子太保、大宗伯,曾拜大司马,封卫国公、邑万户。丽华的两个叔父,一个娶的是大司马尉迟纲的妹妹,一个娶的是武帝的妹妹顺阳公主。丽华几个姑妈的夫家也俱是当朝文武大员。丽华的大姨妈是世宗明帝的皇后,四姨妈是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昺的夫人。丽华的五个舅舅个个列侯封邑。  最要紧的是,知子莫如父。武帝清知长子鲁王天性温弱。而当今皇族宗亲中,自太祖以下九位兄弟诸王和几位侄辈诸王中,实在不乏文韬武略过人之辈,而且更有几个对大位颇有觊觎野心者。若鲁王背后势单力薄,只怕将来决不是那些人的对手。  因而,想要扶鲁王为储的话,就必得先为他选定一个娘家势力庞大的王妃做为后盾。当然,武帝并非不清楚,后妃娘家的势力过重,自然会有外戚干政之虞。但只要分割大冢宰、大司马等军政和朝政大权分别于几帮势力和诸王诸公,另外只要限制杨坚本人的权势不可过重,便可保社稷无虞。  武帝决定:立即聘定杨丽华为鲁王妃,同时诏敕筹办大婚事宜。  当宇文孝伯得知杨家与陛下的儿女联姻竟是自己母亲做的大媒,而且还是母亲撺掇叱奴老太后促成此事的真相后,脸都变青了。然而,事已至此,他只有哑巴吃黄连了。  当隋公夫妇携着厚礼来府上拜谢大媒时,宇文孝伯满脸是笑,心下却咬牙道:“姓杨的,你别得意的太早!我清楚你最终的打算是什么!只要我在朝一天,你就别想得逞。”  杨坚一脸的憨笑,言语神情诚恳真挚,再三感谢宇文老太太阳平公主和孝伯的成全。  两人在前庭论说着家务闲话和儿女琐事,独孤迦罗在后庭老太太屋里的说笑声不时传到小书房来,使气氛多少缓和了一些。  孝伯心想,只要阻止武帝册立鲁王为储君,杨坚一党日后便无把持朝廷的可能。如此,彼此其实也犯不着整日闹得剑拔弩张的。  '返回目录'  

第十一章(1)

奶娘秀月再没有料到:这次进宫后发觉,后宫开始失却了往日的宁静,接着又连着发生了好几样对李妃不利的事情——  小公主因天生柔弱,断奶后一直不大肯吃饭。亏得有奶娘秀月的精心照管,天天变着法子哄公主吃东西。如此,原先进宫时说好的只留奶娘在宫里两年,可是小公主直长到四岁时,李妃娘娘也没有放奶娘回家。  后来,兴许李妃娘娘觉得娘毕竟不比一般宫人,也是上有公婆、下有丈夫孩子的,也不好再久留下去了。于是赏了许多金银财物和布帛粮米的,派卫士宫监用宫里的马车把奶娘秀月送回了山城老家。  那些年,周家靠着娘娘的赏赐,除了建下一座两进院子的青砖屋院外,还添置了二三十亩的田地和几头牛马驴骡,日子倒也过得平安富足。奶娘秀月迈进久违的家院,乍一见儿子翰成竟然长高了一大截子,一下子竟认不出来时,一把搂在怀里,一时又是哭又是笑地。  自从奶娘秀月进宫服侍公主以后,李妃专门着人交待山城郡伊,特许奶娘秀月的儿子到官学念书。奶娘秀月这次回家,凭着在宫里几年学认的字,望着儿子写得端端正正的字,知道儿子出息了,泪水禁不住扑扑簌簌地滴在纸上。心内更是感念李妃娘娘的厚恩。虽说母子分离几年,可不是自己服侍小公主,自家儿子恐怕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念书写字了。  在宫里的几年里,秀月虽说想儿子都快想疯了,可因娘娘为人和蔼又重情知义、体恤下人的,每年都要派人到周家格外问候和赏赐一番。秀月虽思念儿子、挂牵家人,觉得只有尽心服侍小公主,才能报答娘娘恩情的一二。  这次归家,秀月虽说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持家过日子,不知何故,心里面仍旧还是放不下来——从见到小公主的第一眼开始,整整四年的朝夕相处,早把小公主当成自家亲生女儿疼了。如今乍一离开,心里竟是空落得难受,白天眼前总是时不时地浮出小公主那花朵似的一张笑脸儿。夜夜几乎都梦见小公主,醒来忍不住唉声叹气地流一番泪。  十几天过去了,正要安下心来过日子,不想这天傍晚张宫监亲自带着车马卫士突然又来到家中传娘娘的懿旨,要召她重回宫中。  原来,自她离开宫后,小公主醒来找不到奶娘,当即便哭闹起来。每天也不大吃饭也不肯玩耍,只是哭闹着要找奶娘。众人起初以为小孩子家的,过几天兴许就忘了,紫云殿里上上下下全都设法子哄她开心。谁知一连半个月过去了,小公主依旧黑天白日地哭闹。加上这几天又不小心着了凉,满身发热。病中床上还是哭闹着找奶娘。李妃禀报陛下知道后,便令张宫监火速出宫来接了。  奶娘秀月望了望着满头白发的婆婆和失魂落魄的丈夫,再看看偎在怀里紧紧抓着自己衣裳不松手的儿子,心都快碎了。可是,想想娘娘平素的恩情,再想想宫中正在病中的小公主,平素无论得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小小的人儿,每次都要让奶娘先看一看、尝一尝。再转脸看看这些年来家里起的屋、置的地,后院那满圈的高骡子大马……一咬牙,毅然打起包袱、跟着张宫监便登车回京了。  病中的小公主一见奶娘回宫了,一下子扑到怀里,紧紧地搂着奶娘的脖子怎么也不肯松开了。李娘娘笑道:“连我都疑惑,莫非你们娘儿俩前世果然有母女缘份?怎么她一天也离不开你呢?”又交待说,“你这次进宫自然不同往日了。我已和内史、宫监都交待下了:以后你虽依旧在宫中服侍,可是每年清明和夏秋两季收庄稼,你都可以回家照顾一下,和家人团聚几天。”  奶娘秀月忙谢了娘娘隆恩,从此越发一心一意地照顾起小公主来。  奶娘秀月只没有料到:这次进宫之后,后宫突然失却了往日的宁静,连着发生了好几村桩对李妃不利的事。首先在后宫传得沸沸扬扬的是:武帝决计,无论如何,今年也一定要迎回大周皇后、突厥汗国的阿史那公主……  三十多岁的武帝一直未册立皇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后宫李妃因出南朝俘臣之后,按律不得晋封为后的;二是当年太祖在世时,曾派使臣与突厥汗国求亲,突厥大可汗与太祖定下婚约:许聘尚在襁褓中的突厥公主阿史那于当时还?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