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景出了行宫,就赶着先回家,一边叫自己身边的小厮去通知老四回家一趟。
兄弟两个在府中汇合,赵元景就将这件事说了。
“安定桥的事我也听说了,既然陛下震怒,那只怕是不少人都要倒霉。好歹不牵连大哥你就好,至于外头的事,我会派人留意的。”这事叫赵冬时办正好,他巡防营正合适。
相关人等很快就都下狱了,这件事没什么不好查清楚的。
潘华的罪过是失察,他自己定好的日子汇报了上去。
但是事实上他也没想到一座桥而已,陛下会关注。他就是按着正常流程走的。
他也不是没事就大张旗鼓的跟陛下说我要造桥。
只是毕竟也是个国计民生的事,又在京城里,他就跟邀功似得汇报了。
没想到陛下那么在意,还亲自题字。
这一来,工期是绝对不能耽误,偏下面选址稍微有点差劲儿,一来二去的,就真的耽误了。
为了赶工期,很多东西都做的糙,一来二去,这面子工程就出了事。
潘华肯定有责任,但是为这个也不至于叫他怎么样。
只是调任是一定的,就算是平调,怕是几年内他也没机会升迁了。
他也不年轻了,距离告老还能有几年呢?只怕这辈子,仕途也就这样了。
下面一杆人,主管修桥的官员斩首。
死了那么多百姓,总要有人承担。
再往下,罢官,杖责,入狱。
死伤的百姓官府都给了补偿,并且补偿的也不少。
他们家里人哭过之后,也都接受了。这不是个敢跟官府闹的时代。
何况补偿给的确实优厚,也就不会有人闹。
不过这件事过了七八日后,无眠这里已经收到消息了。
“果然如您所料,外头有了传言,就是将火往大公子身上引呢。不过外头的人也不是都信。”金波道。
外头的百姓虽然无知,可赵家人名声太好了。
赵家自家的府学就办的很好,何况前年的时候,无眠还出资在京城修建了两座学堂,一座育老堂。
但是总也有人信了,这事是皇后的大哥做的。
但是信了又能如何?如百姓会跑去赵家围着门砸鸡蛋那种,都是电视剧里的。
如今的百姓要想告官,他们自己得先受罚,熬过去才能继续。
谁敢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流言豁出去?
不过,闹出这种事来,言官就不能不说话。
御史台的人,他们不需要证据,只需要风闻就够了。
所以上书参赵元景的折子就放在了英琼楼的面前。
对此,陛下也很淡定,这种事太常见了。
御史台的人就是多数时候烦得要死,可又不能或缺的一群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陛下不予置评,可这件事显然有人不想叫这么轻易的揭过。
几日后上朝的时候,言官集中开火,势必要治赵元景一个失察。
没法子,现在潘华已经调任,工部最大的官儿就是赵元景了。
下一个尚书陛下没安排,很可能就要落在赵家头上了。
这就不光是流言的问题,还有各方的利益。
赵家崛起的有点快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