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的时间,而是指数月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突出了一种对好友的感怀之情。渭水本是旧时送别好友之地,本就不由得感伤怀念。此时秋风瑟瑟,吹动水波,满城的落叶飞扬,铺满街道路旁,更映衬出一种怅然的感触。〃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相会畅谈至晚,犹忆当时窗外雷雨交加的情景。〃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桡是船桨,是说朋友未归,只能遥望天边海云,或望能得到朋友的消息。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句所选取的景象极具代表性,给人深刻印象,对全诗的主旨是一个非常好的烘托,无怪乎后世诗人多有借用。

再看看两首借用之作《齐天乐·秋思》和《梧桐雨》第二折《普天乐》。

齐天乐·秋思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周邦彦的这首词亦有怀故人之意,但词中更深的是一种对时光流转而不觉岁暮的人生感慨。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台城原是东晋和南朝的宫殿所在地,故址在江宁,这里是指江宁。江宁的故宫荒芜凋零,而颇有《诗经·王风·黍离》之感,更加托出萧索之意。本已人在异乡,不胜感叹,更逢秋晚,萧瑟之景更是触动离愁。〃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暮雨中寒意袭来,促织声似催人纺纱,诗人不时听到深阁中裁剪之声。此句写暮雨之寒、促织之声,具体写〃殊乡秋晚〃之景,将上句中的秋意推进一层。诗人深感寒意却听到他人裁减之声,而异乡谁又为我裁衣呢?此处将客居的寂寞凄苦更进一层。美成词落笔多有深意,不直叹客子无衣,而写促织声、裁剪声,其意正在于此。〃云窗静掩〃,明写云窗难掩上句中寒意和秋声,实则悲秋之意无处不在,难以隔绝。句意连绵,并以〃云窗〃将视线拉回屋内,拓开下句。〃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花簟即夏天的竹席,罗裀是秋冬所用夹褥。撤去凉席,重新将夹褥拂去尘埃垫上。诗人心细如发,极为细微平常的举动都引起诗人的感叹。这句其实有感慨世态炎凉之意,人情的亲近疏远,似乎也如这花簟罗裀一般。此句和上句都是从〃生寒〃而来,身感寒热,心知冷暖。〃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此句典出《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读书。〃〃尚有〃二字有两重意思。其一是席褥置换之时还留下綀囊,预示不忘旧情;其二有〃幸好还有〃綀囊和书卷之意,还能在清冷的秋夜中读书,则似乎成诗人莫大的慰籍。夜色中的微光,仿佛是支撑诗人的希望,这是〃綀囊〃、〃露萤〃之所指。也只有这读书的微光才能支撑得起这如夜的哀愁吧。此句有颇有坚忍之意。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下阙起头,荡开一笔。荆州停留日久,与友人友情深厚,现在想来应在遥遥相望,别情尤深。此句与〃疏乡〃正应,异乡之叹,最主要只在孤寂,有亲情友情则无谓异乡。〃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此句是全诗高潮。诗人心绪难宁,追忆当年临长安渭水,对秋风乱叶,抒怀畅意的倥偬岁月。长安实指汴京。当年清秋之景,现在回想起来,又别是一番滋味。〃凭高眺远。〃回结上句,西风渭水实为登高远望之怀想。这是遥望汴京回忆当年,抑或是望这不尽的悲秋呢?兼而有之。〃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篘,滤酒之意。玉液新篘,即美酒新酿。人生不畅意,唯有寄情于杯中之物了。末句〃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诚为佳句,已然大醉却难逃愁思笼罩,斜阳余晖渐敛,想要挽回却是无可奈何。明写斜阳已暮,实为慨叹岁月逝去无法淹留。〃斜照敛〃与首句〃绿芜凋尽〃暗相呼应,而更有感叹一种人生无奈岁月蹉跎的不尽之愁言于意外,周氏顿郁内敛之风可见一斑。

这里〃渭水西风,长安乱叶〃是回忆之境,也是一种混杂着感念与失落情愫的境界,比之〃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感受又是不同。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二折节录)

[普天乐]恨无穷,愁无限。争奈仓卒之际,避不得蓦岭登山。銮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浐水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普天乐》一调是李隆基决定弃长安西进之时所唱。仓然回望,故园的西风渭河,在落日下更加只显得倍加萧索悲凉。此境反映了李隆基当时离去之时惜别痛切的感受,与前两首别有不同。

从上面的对照我们也可以看出,唐诗的境界与宋词很有些不一样,即便感伤,也大多或淡然,或磊落,不像后者那样深刻幽微。而元曲则多了一分圆融通透的世俗味,这也是戏曲的表达需要所致。因为表达上的差异,类似的化用其实大多不会与原诗之境相同,但有可能会有近似之处。化用前人诗句,一定要得当。意境相同或者类似就难免会有抄袭的嫌疑。所以化用之境一定要有自己的境界,或另出新意,或青出于蓝,照搬不仅难以达到〃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的目的,而且落入俗套,因而被人指摘。这就是老王所说〃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的含义。

人间词话之四十九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优美或壮阔的境界一样都能给人美感,这两种境界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只有个人的好恶会对两种境界的评判产生影响。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都是杜甫的诗。前者出自《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后者出自《后出塞·五首之二》。

水槛遣心·二首之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后出塞·五首之二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清新可喜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苍远悲壮确是对比鲜明。〃细雨〃句目光所及,十步之内即有境界。微风细雨中,鱼儿出水,燕子斜掠,三言两语构建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更于其中洋溢着一种喜悦闲适的心境。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则有一种望不到边的悲戚壮美。落日本已苍茫,而西风萧萧,将战马的嘶鸣将人心中之悲带至远处,似有无穷无尽之感。此境宏远壮阔,天地之间,无不是境界所包。

正如上面所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不同风格的美。然而壮阔不能成为后者压倒前者的理由。因为两者同是诗人心底对这个世界的感触。世界不仅有大美存于天地之间,亦有细微处的心灵感悟让人心动。这里引用得很聪明,如果引用的是不同人所作,其高下或会起争辩。而同为一人所作,同是一人之感,则无可辩驳,亦无须辩驳。

〃宝帘闲挂小银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分别引自秦观的《浣溪沙》和《踏莎行》。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秦观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