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古陶瓷鉴定国家标准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全知古瓷制作法,鉴瓷才把古意还。

注解

看制作图时,对古时的工具、用具,制瓷手法真正了解,才能较好的学习到古瓷的制作过程,掌握古时瓷器上存在的痕迹特征和来历,对鉴别古瓷很有帮助。

本书共几百首口诀,从标题 1 到标题 19 为古代制瓷示图,从示图开始学,会对深入学习有利。 txt小说上传分享

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中国的陶瓷起源很早,早在汉代就有很成型的陶塑。如:人物有农夫、厨师、歌舞、舞乐、杂耍等,动物有猪、羊、牛、鸡、马、犬等。建筑有随葬的冥器中的多层楼阁、亭台、粮仓、猪圈等。在烧制中汉唐时代很多用了铅釉,如北齐时范粹墓出土的黄釉扁壶,胎质细腻,釉色米黄、模印浮雕乐舞胡人的装饰、神态生动、制作精巧。

瑰丽的唐三彩更是精美。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东来囊驼满旧都”,“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当时用彩釉制成的马、骆驼。有的描写生活,有的描述了丝绸之路,有中亚种的双峰驼,有*的单峰驼等,使今天的人们能感受到当时的繁荣,也给历史留下了考证。

在中国陶瓷史上以青釉为瓷器最早的色釉瓷,这应属于越窑。早在东汉时期发源地浙江的上虞、余姚、德清、宁波、绍兴、萧山、永嘉等地。这种青瓷在早期是无精细的配料标准,无最佳温度的烧制。所以油料成色不是太稳定。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技术已是很有标准的,很有技术,很不简单的了。因此看一个古老的文物瓷器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也应在认识瓷器的同时要知道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

中国最古老的瓷器应是青瓷,越窑是中国最早的青瓷。以绿青色为主,这种青色泛黄、泛微黄、泛灰青闪黄等。以铁为着色剂,含量在 %~ %之间,呈色后的青色为灰黄闪绿或微绿色。这种瓷通称青瓷也称绿釉瓷。在青瓷以后又出现了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等多种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越窑

20。越窑 越窑古老到东汉,甚至更老不奇怪。

代代有诗赞美好,千峰翠色是美在。

浙江余姚上林产,秘色神秘有年代。

注解 越窑是一个古老的窑场,早在东汉时就有了。依照考古发现,可以最早到商晚期(冯先铭《中国陶瓷》一书336页)生产的窑址,在浙江余姚上林湖,考察发现窑十分密集,是用含3%以下铁烧制的,在古代对青瓷的釉色形容其釉为“千峰翠色”有流沙的深浅度可见釉面不太匀。

还有一种一直被赞美的是秘色瓷,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五代塔基中发现瓶、碗、碟14件之多。并有记载,其色为黄青色。这使神秘的秘色瓷大白于天下。其实社会上现存的越窑瓷有一些就是秘色瓷。

21。东汉、三国、晋越窑青色辨

东汉越窑有青绿,三国越窑豆青好。

灰黄微绿晋越烧,越窑用铁青瓷早。

注解 中国青釉发明于商代,但青瓷的大量生产始于东汉越窑。青釉是用低于3%的铁在800℃以上的温度烧成的。为了改变青色的不同色度,用不同的还原温度烧成了不同感观青色的瓷器。它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是%~%,只有青绿色含铁比例是,是用强还原温度烧制(详细见表1)。三国时期烧出不太好的豆青色釉,晋代烧成灰黄色和微绿色,但都是用铁做呈色料的。

表1  瓷釉中铁的氧化态

22、陶器特点

普通粘土制为陶,温度九百烧陶窑。

百分之三陶中铁,胎粗釉粗质不牢。

不施釉或低温釉,吸水性好音低陶。

注解

陶是用普通粘土经900℃高温烧制成的,元代瓷是用麻仓土和高岭土,是一种瓷、土共成的瓷用好土,元代以前瓷大部分是由瓷土烧成的,陶含铁超过3%,胎粗,质地不坚固,常常有吸水性,扣之有声音低,没有瓷的声音清脆,明瓷早期五千年前就为了防裂在粘土中加入沙子和稻壳,稻壳烧后成为炭,有20%成为硅。在早期的陶器中就烧制成篦子、蒸屉等用具。

23。陶器

陶器挂釉不是瓷,制胎瓷土才是瓷。

鉴别要看足底胎,吸水若高不是瓷。

扣之声音有不同,足粗松散爱掉渣。

注解

在陶器上挂釉,画纹饰,看起来像瓷器,其实不是瓷器,它还是陶器。因为区别在于用什么料制胎。陶器所用陶土的含铁量在3%以上,陶坯要比瓷坯粗,质地不如瓷,不施釉或施低温釉,有的施釉不满,由于质地疏松,吸水性比瓷胎高得多。陶器是用低于900℃烧成的。

24。瓷器

高岭瓷土制瓷坯,瓷中含铁比陶低。

温度高烧一千二,瓷用瓷土制成坯。

瓷器基本不吸水,扣之声脆是瓷坯。

注解

瓷器是高岭土制坯,含铁量在3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