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宣和故事 > 第203章 说书崇政经筵开二(第1页)

第203章 说书崇政经筵开二(第1页)

其实大宋的经筵制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很多时候,经筵也是官家了解外面情况的一个途径。

尤其是元丰改制后,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多为兼职。之所以出现经筵官以兼官为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经筵官身为"帝师",必须由学问好、有声望、有地位的名儒硕士(多为进士出身)担任;二是皇帝将经筵授课视为一条了解外部和咨询时政的渠道,因此相对独立于相权的台谏官,就常成为经筵兼官;台谏官充经筵讲官已经成为定例。

选任经筵讲官一样要平衡各方势力。毕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既然开经筵日讲已经是必然的,那么这个经筵日讲就得按照赵佶的意思来,本官家可不是给你们当学生来了。

赵佶说道:“诸卿可再荐几位博学多才之士,以备咨询顾问。”

苏辙这才说道:“官家,臣荐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并兼史馆编修、实录检讨官晁补之,端方正直,正声直言,器识渊深,可以为官家备位咨询。”

赵佶想了一会才记起这位是谁,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晁补之还是个神童,27岁时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

韩忠彦也说道:“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辞》,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着《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晁补之能被苏轼看重,其本身的才略还是相当不错的。17岁时,从父官杭州,观览钱塘风物之盛丽,山川之秀异,于是写了《七述》一文。此时,大文学家苏轼正做杭州通判,喜欢杭州美景,欲作杭州赋。晁补之以《七述》谒见苏轼,苏轼“读之叹曰:‘吾可以搁笔矣!’其才学可见一斑。

但是和苏轼一样,这哥们嘴也挺欠的,而且运气是相当不好。苏轼嘴欠,但是只被构陷成功一次,还有章惇这样的大佬捞他,晁补之就不一样了。

晁补之入仕后,初为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佑初,为太学正,由李清臣荐堪馆阁,经考试后,升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后召还,为着作佐郎。元佑末,绍圣初,大宋王朝政局大变,章悖当国,排斥元佑旧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出知齐州。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毫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最后一度在奸党内榜上有名。

而且由于他一生仁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处漂泊,对宦海生活感受尤深,自号归来子,羡慕陶潜为人,已经多次上疏请求致仕了。赵佶说道:“吾闻晁补之倦于宦游,多次请求致仕,吾恐其不愿赴任,强留亦不妥。”

苏辙笑道:“此事包在家兄身上,家兄出面,想必晁补之不会推辞的。”赵佶笑笑,苏轼于晁补之亦师亦父,苏轼开口,晁补之敢不从,想抽苏学士的七匹狼了吗。

赵佶在思索着,其实大宋的经筵,宰执们虽然没有经筵讲官贴职,但是一样可以充任经筵讲官。皇佑四年九月乙未,御迩英阁,命贾昌朝讲“乾卦”。帝谓侍臣曰:“昌朝位将相,执经侍讲,朝廷美事也。”翌日,贾昌朝又手疏:“‘乾卦’大旨,在上一爻,夫爻在亢极,必有凶灾。不即言凶,而言‘亢龙有悔’者,以悔中有可凶可吉之象,若修徳以济世,则免悔而获吉也。”

贾昌朝时任枢密使,虽然不是经筵讲官,但是只要官家特旨,一样可以充任经筵讲官的。而且随着“新学”人物吕惠卿、曾布、王雱、沈季长、黄履等都曾经充任过经筵讲官,学问上是绝对不差的。

曾布就曾经做过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吕惠卿更是主编过《三经新义》学问更是不差,章惇这个奇人,拿科举刷分的小天才更不用讲了,能和苏轼玩到一起去的人,学问自是不差的。

但是此时章惇做枢密使管理戎政,吕惠卿是计相都是事务繁忙,把心思用在这上面有些划不来,曾布做参知政事,相对比较清闲,而且他们三人中曾布最年轻,且学识文采都是一流的。他幼年丧父,从学于其兄曾巩,后从学于欧阳文忠公,也担任过知制诰,若论文辞,恐怕只有两位苏学士能超越他。

赵佶于是说道:“吾披览实录,仁宗尝以宰执充任经筵讲官,吾以为此举大善,不若曾相充经筵讲官,总司其事,在选取一位饱学之士,三位讲官,每旬轮流进讲可也。”

曾布赶紧谢恩,宰相充任经筵讲官,就等同于帝王师了,这等荣耀,比做首相强多了。

吕惠卿笑着说道:“经筵讲官,也要选一个年纪轻的,最好与官家年岁相当的,不要都是白首老头,了无生趣,直想让人睡觉。”

一众大臣都笑起来了,韩忠彦说道:“计相可有这种少年英才推荐啊?一帮老头确实令人大倒胃口,还是少年郎好!”

章惇笑着说道:“计相有个乡党,倒是个神童,如今在苏台长麾下呢!”

苏辙想想说道:“枢相莫不是说得周武仲?”章惇点点头说道:“正是此人,苏台长以为如何啊?”

苏辙想想说道:“周武仲确实少年英才,17岁补太学博士,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才学优长,不过尚未有馆阁贴职,按旧例经筵讲官需先得馆阁贴职方可充任。”

赵佶此时也起了好奇之心,17岁就补太学博士,这是何等英才,虽然是通过别头试中的进士,不过二十的进士,在大宋也很了不起了,赵佶于是笑着说道:“这有何难?大苏学士执掌翰苑,令周武仲召试馆阁贴职,若大苏学士以为才学尚可,加秘书省正字、崇政殿说书!”

赵佶也就不再讨论了,让各位大臣们各自回去办公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