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家族企业,能够昌盛三代的都很少?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辈奠基的霸业,在二代、三代后,就由于没有选择好企业接班人,而成为了管理上的“弱者”。因为家族企业这种子承父业的管理方式,其实与封建社会的君主世袭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虽然在口头上,每个企业家都大呼“任人为贤”,但是在事实上,又有几个企业家在最后选择企业接班人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辛苦创下的基业传给别人呢?
或许,在这种管理背景下,才诞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方式。这也就是当今企业管理体制中的“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管理模式。企业掌控股权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而是由董事长负责制下的“经理人”来负责执行。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这种“职业经理人”的出现,都不能不说是管理中的一个进步。只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到“上下同欲”的境界,才能使管理者成功,才能使企业成功。因此说,“上下同欲”之道,也就是古代兵家吴起所讲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之道。 。 想看书来
4.贾宜吴起论政 管理文德武欲(2)
吴起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之道,是他刚从鲁国来到魏国,在拜见魏文侯讨论“兵”的问题时说的。魏文侯不识“文”的重要,对战备却是十分关注,但他也只是停留在关心战车的修理、长短戟的制造等方面。于是,吴起向魏文侯发表了这个精辟的“图国”宏论,讲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之道。
“内修文德”之可贵处起码有五点:一是重视道,要做“有道之主”;二是重视人,要“用其才”;三是强调和,“心不和”,不可以战;五是重视德,谋“反本复始”之“德”;求“行事立功”之“义”,讲“违害就利”之“谋”,探“保业守成”之“要”。用道、义、礼、仁“四德”,图兴国之业。关于内修文德的内涵,古人对此议论很多。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廉颇,《将相和》的故事,是说蔺相如在渑池会上逼秦王完璧归赵后,受到赵王重用。大将廉颇对此深表不满,认为自己功劳高于蔺相如,而蔺相如地位却高于他。可是蔺相如从国家大局出发,不和他斤斤计较,并开导部下要正确认识此事。廉颇最终觉悟,负荆向蔺相如请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和(好),国家强盛。
由此,我们可以把吴起“内修文德”的思想,借鉴到企业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要重视道。在现今的企业管理与经营中,也有许多负责人由于目光短浅而使企业走上夭折之路。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与领导人,一定要有长远的企业发展眼光,不可图一时之利就不顾商道。否则,企业就会像寓言里蜘蛛的下场:
有只蜘蛛为了安全,一直想找个地方栖身。它拼命地寻找,结果找到一个钥匙眼儿。蜘蛛见这里又黑又窄,好像铁盒子,比任何地方都保险,就高兴地想:这正是我理想的庇护所!谁能发现我在这里呢?蜘蛛正美滋滋地想着,突然传来了脚步声。非常谨慎的蜘蛛,立即爬到刚找到的地方躲藏起来。结果,来人就是这间房子的主人。只听钥匙叮叮当当地响了一阵,咔吧一声锁头开了,可遗憾的是,刚才还沾沾自喜的蜘蛛,也一下子被主人顶死了。寓言告诫人们:蜘蛛虽然处心积虑,但是由于它目光太短浅,最后钻在钥匙眼儿中被人开门顶死了,真是可悲可叹。
寓言虽小,但是给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却是大的:企业管理要重视“道”,不要因眼前利益,就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说,成功的企业家与管理者,都应该是“内修文德”的高手。而企业家与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内修文德”,就必须要重视人才。因此说,“内修文德”之于企业管理的第二个表现就是:
(2)企业要重视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人的行为作用下完成的,人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企业工作就会搞好,反之则差。著名企业家韦尔奇对于人才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说:“拉开人才档次,有优秀的人才,才有优秀的企业。因此,在韦尔奇通用电气公司中,他把雇员分为五类:最好的;下面的;中间的;关注的;最差的。为了给予自己员工想要和应得的,韦尔奇就让他们必须要更好地工作。为此,韦尔奇认为:你要想使自己的员工达到这样的目的,你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有勇气淘汰那些不是最好的,有胆量雇用最好的,比自己更好的人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贾宜吴起论政 管理文德武欲(3)
因为在企业管理中,留下最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也是管理者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原则。有了这项原则,就能让较优秀的人才走到前台来,担任重要角色。因此说,企业人力管理者就必须做好“人”的工作。而做好这个工作的前提就是:
①好中选优:凡是符合选择标准的各类人才,都应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并考虑不同岗位的要求,将其分别选拔到适当的岗位上。这样做,就能很好地维持积极的人才平衡和心理平衡。
②果断选择:择优要大胆、果断,不要迟疑、寡断。
③广泛择优:如果条件与时间允许,选才者最好不要把择才的范围限制在一个单位和一个小地方。企业管理者,仅仅招到优秀的人才,运用优秀的人才还不够,更重要还要做到“人和”。因此说,就引出“内修文德”的第三个表现:
(3)企业要重视“和”。和不成,事难成。和即和谐,安定团结,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兴旺的需要。关于这一点,科学管理的奠基人之一、法国人法约尔说:一个企业中,全体人员的和谐与团结是这个企业伟大的力量。因此,在管理学中就提出了“四不和”不可决胜的问题。其一,企业领导层不和,事难成。其二,管理者和员工不和,事难成。上下级双方想事不一样,如铁道上的两股道岔那样,要想做到“上下同欲”,纵然是生拉硬扯不可以,惟有让“管理者和员工”和谐同心。其三,员工间不和事难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技职人员和生产工人,直接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各类人员间不和,就会影响企业工作。其四,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不和,事难成。因为企业是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犹如分头拉车,纵有大力气,也无法使车拉动。同理,“和”能制胜,我国荣事达公司,提倡“和商精神”;讲“和顺国情,和衷共济,和睦致祥,谦和自律”,把企业办得很好。因为人的行为与观点,不是天生的,而是要有合适的“教育”,这就是“内修文德”对企业管理的第四点意义:·
(4)企业要重视教。教以“道”,教以“知”,提高职工政治觉悟(提高领导与员工的企业理念),提高员工业务水平,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尉缭子·兵令》中有句话:“兵者,以武之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两者,知胜负矣。”这话是说,“文”是主要的,是里;“武”相对是次要的,是表。政治是主要的,军事服从于政治。或者确切地说,军事依附在政治上面,是政治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所以,做好“文”的工作尤为重要。
即便在战争状态下,战事也绝不只是一个“战”的问题,也有一个“道”的问题。就是说,你纵然兵众精锐,战地有利,假如你做战的“道”有问题,这个仗也不一定能打胜。例如,春秋末期,宋楚争霸,战于泓水。楚军渡河,宋将士主张出击,宋襄公却说君子不可乘人之危;楚军刚渡河,阵势未列,宋将又主张出击,宋襄公又说,君子不攻不成阵势的军队。待楚国调整好队伍,列好阵势后,宋襄公才驱兵出击,结果宋军大败,襄公也受了重伤。这说明了宋襄公持的“道”是愚蠢的。
上面主要讲的是军事的道,打仗的道,搞企业管理也需要用这个道。既要做好“内修文德”工作,又要做好“外治武备”工作。就企业管理而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治企方略,要实行企业利润的市场经济化。。 最好的txt下载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