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 第50部分(第1页)

第50部分(第1页)

“记住了。”

“记住就好。”太上皇喘息了一下说,“三郎,听说现在在街里坊间流行着一首诗,名为《登鹳雀楼》,不知有没有听说过?”

“圣人不是在修仙吗,外面的事还知道?”玄宗惊奇道。

“是张果老说的。他常把外面一些奇闻异事带进来,不然更是闷死了。”

“那是一个叫王之涣的人写的诗,我念给圣人听,”玄宗摇头晃脑吟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好啊,大气魄,有我大唐气象!”太上皇击节赞叹。

“远望以当归,登高以望远,正所谓也!”玄宗也豪气陡长。

“然为人君者,何为‘高’?”太上皇突然双眼炯炯看着玄宗,陡然一问。

“为人君者,即为政者也。政者,正也,谓正中、平直、端正、正直,此为人君之‘高’。”玄宗朗朗道。

“何解?”

“以正训政,缘于禹、汤、文、武及周公治国之道,即王道。《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是指王道之公正无私、正直无偏。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为人君者,立身须正,然后上行下效,臣随君,民随官,百姓随官府。”

太上皇频频点头:“不错,但高处不胜寒,如何?

“居高思危,高亦不寒。”

“如何拆解?”

玄宗清了清嗓子说:“为人君者,须明‘法’、处‘势’、用‘术’。”

“何为明‘法’?”

“韩非子曰:‘法者,设之于官府,而布之百姓者也。’明‘法’者,是以法为本,以法为教,严刑重罚使国安而*不起;奖励耕战,使黎民黔首人人争先。依法用法,则国事清明。”

“何为处‘势’?”

“执柄才能处势,执柄才能令行禁止。韩非子曰:‘明主之所导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正所谓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桀为天子能乱天下,为人君者,需执杀戮处罚、庆赏之权,才能成势。‘故柄者,杀生之治也’,为人君者,如弃刑德让臣下用,则被臣制,故明君不为。”

“何为用‘术’?”

“术者,权术也,君术也。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术’当潜藏,幽冥不测,择机而用,不轻易示人,示之不吉。”

“为君者如何治臣?”

“韩非子曰:‘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今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失其爪牙,虎豹之类也。’故为君者治臣,能使大臣无威,不能擅势为要;大臣无威,不能擅势则以去其爪牙为要。故此,明主治吏不治民,吏治,则民治。”

父子二人这一问一答,说的都是儒法并施或者儒表法里或者是以行儒家王道,辅以法家“法”、“势”、“术”的治国与控国之道。太上皇看着玄宗英姿勃发的脸,颇感欣慰。一问一答,便见玄宗廓清天下、收拾山河之志了。

太上皇闭上双眼,有一滴眼泪滴了下来。

“大家……”

“那太上玄元皇帝的《道德经》如何?”片刻,太上皇又问。

“三郎正在给《道德经》做注。”

“哦,”太上皇双眼一亮,“为何要给《道德经》做注?”

“《道德经》有好几个版本。大唐立国之初,用的是据传是汉文帝时陕州隐者河上公的注本,但近日左散骑常侍、兼修国史的刘知几上书说《道德经》并无河上公注本,现在人们所研习的是伪本,因而引起了一场论争。为此三郎把河上公注本研读,也认为此本和《道德经》精义相差甚远,所以重新注释。”

“好啊!”太上皇一击大腿,高声叫好,“治大国如烹小鲜,太上玄元皇帝五千言,不但是修仙之术,也是治国之术、南面之术啊!”

“三郎以为也如此。”

“念念?”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