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学校,都值得庆贺。可家里哪来这么多钱呢?又只有去找亲朋好友化缘。你别说,以前李达差学费时,哪怕找人家借几块几十块,都要费很大的周折。这回却怪了,居然还没有找人家开口,就有人主动问起了李达的父亲:“娃儿上学的钱凑齐了吗?如果不够的话,找我就是!”
你看,这就是价值,地位和身分一变,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天壤之别。所以,做人就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有了身分,别人就会另眼相看,自己说话的底气也不一样啊。
不过,这算是长征路上走出了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还要看以后的工作分配,到底能够分配到什么样的单位。如果单位差了,人们还是会认为农村人读书的价值并不大。
果然,从财贸院校毕业后,分配就成了巨大的问题。因为李达恰好赶上人才双向选择的政策改革。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社会背景良好的同学,早就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可李达却迟迟没有着落。为了寻找工作和职业,他不得不四处奔波,连很多同学的父母以及教过他的老师,他都去找过,但都难以帮上这个不是一般的忙。后来,李达亲自跑各家单位,直接找相关领导打听是否有招聘人才的计划和指标。他走进公、检、法等部门,回答说没有;走进政府单位,还是回答没有。几经走访无果,李达只好游离于县城的大街小巷,仿佛身旁飘落的树叶,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李达非常灰心,最后只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一家银行。没想到的是,银行人事科的科长居然回答说有。这让李达心头一喜。但接下来又不免让他感到失望,因为银行计划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招聘七个名额,但已经在一个月前招了六人,现在只剩下一个名额,在李达之前已经有五人报了名,且其中有两人的学历都比李达高。科长介绍完毕,对李达说:“你能挑战这些学生吗?”李达想了想,大胆而直率地回答道:“如果凭借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学历,我可能一个也比不上;但如果凭借吃苦耐劳,我敢保证,他们一个都比不上我;还有,虽然我学历稍浅,但学识水平不一定比他们任何一个差。”
“何以见得?”
李达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学到扎实的本领,我在学校就参加了本科学历的自学考试,现在只有四门功课没有结束;再就是我有写作的特长,还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科长一听,对李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惊喜道:“你会写作?”
李达连忙从文件袋里取出一叠资料来,全是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李达一篇一篇的指给人事科长看,只见有发表在学校报纸上的,有地市级报刊上的,有省级报刊上的,还有国家级的。原来,在财贸院校,李达和班上的文学爱好者共同发起组建了一个文学社团,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爱好、表达理想和愿望、感受生活与学习的交流平台。作为爱好文学的李达,利用这块园地发表了许多豆腐块文章,不仅有散文和诗歌,而且有故事和小说。李达不仅在校园文学刊物上发表,还主动把稿件投递到各地相关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一些类似的文学作品。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块文章,为李达后来找工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科长欣喜若狂,连忙说:“我们单位就差笔杆子。你把这些资料都留在这儿,我向领导推介推介。”然后,让李达等候通知。
过了三天,银行就叫他马上参加面试。分管人事的副行长找他谈话,告诉他被录用了。就这样,李达凭借发表的豆腐块文章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赏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转机。从此,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
可是,为了练笔,谁知道李达吃了多少苦头?在写作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同学们在周末的时候逍遥自在,李达却坐在教室里读书和写作;毕业前实习的时候,同学们都认为那是做样子,到时候找实习单位签字盖章就行,可李达呢?却借实习单位有办公室的条件,不仅踏实地做好分内工作,还利用晚上和周末,把打听得来的新闻故事迅速拟写成稿件投递出去。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和持之以衡的精神,才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铅字文章搁在那儿,最终派上了用场。
这种习惯、爱好和精神不仅帮助李达找到了好的职业,而且带到单位上,受到领导同事的好评和认可,使得李达始终工作在一种心安理得的满足之中。这应了那句俗话,应当闲时做来及时用,切莫临时烧香抱佛脚,因为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李达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总算走到了新的起点上,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开辟一片新天地。不过,这对李达来说,仅仅是人生的长征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后的路又将是什么光景呢?人们拭目以待……
9。 到小镇上班去
李达总算可以参加工作了。他本想留在县城上班,可是,银行多年来的制度没有给他选择的余地。服从分配是每一位职员都必须遵守的铁的纪律,新进的职员都必须在乡镇的营业所去上班,以顶替在那里已经工作过多年而今可以调进县城的老资格们。如果想调进县城上班,必须具备特殊条件,要么已经在乡镇工作多年,论资排辈该轮到你了;要么你有较强的能力,在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有超出一般职员的表现。对于李达来说,即使具备后者的优势,也必须在乡镇的基层去锻炼两年才有申请调动的话语权。所以,李达没有犹豫就服从了安排,决定立即赶到小镇营业所。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五日是李达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天气凉爽,心情舒畅,他就要去小镇营业所报道了,从此将成为许多人羡慕不已的银行职员。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去报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天是上半月的最后一天,尽管只有一天,也可以享受全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这种优惠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单位的职工才享受得到。所以,李达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何况这是人生当中又一件机遇难得的大事,更别说从农村出来刚参加工作而一无所有的李达;如果是个打工仔,工作半个月能够享受全月的待遇么?单位的优势可见一斑,李达无不为自己走进银行这个单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营业所离县城有30公里的泥土公路,公交车要一个小时。
在去营业所之前,李达从支行大致了解到营业所的人员情况。主任叫文云,会计主管叫牟琳,都是从农村当兵出来的;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人;另外有四男一女五个年青人,加上李达,营业所就有八名职工,另外还有两名退休职工也住在那里,是个不愁没有热闹的好地方。
坐着公交车到达营业所已经临近中午,只见营业所大门前站着一位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中年男子。李达一边快步上前,一边主动询问道:“请问,你知道文主任在哪儿吗?”
“有什么事?我就是。”
“哦,你好,文主任,我是来报道的。”李达连忙自我介绍。
“欢迎欢迎!支行已经通知我们了,先到办公室吧。”文云主动伸出热情的手握住李达欢迎道。
就这样,李达认识了文主任——一个爽直而又急燥的人。
在李达的要求下,文主任领着李达与营业所的每一位职工见了面。大家都很热情和友好,李达觉得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地方。
接着,文主任把李达领到四楼的一间寝室,同时把钥匙交给他。那间寝室位于四楼的最边上,是个长方形的屋子,屋里有一张空床,床前靠墙有一张办公桌,仅此而已;再打开屋子的后门,便是两米长的阳台;打开阳台上的门,就是厨房了。没有卫生间。这是当时那些寝室共同的特点。不过,这是暂时的,就在这幢底楼是营业门市和办公室、二至四楼为职工寝室的大楼后面,一栋崭新的五层宿舍楼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待到几个月后,所有的职工都可分得一套宽大的住宿,简陋而狭窄的居住问题就能得到彻底改变。不过,就住在这么一间房子里,李达也非常满意。因为这比起李达之前读书的集体宿舍和农村老家的泥土房子来,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李达把行礼朝屋里一放,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么多年了,他终于拥有了一个遮风避雨的鸟巢,尽管非常简陋。那行礼也没有别的东西,不过是学校用过的洗脸盆、水桶,还有被子和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余就是舍不得扔下的书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