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新闻传播策略有哪些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新闻阅读率,高于美国71%和韩国的网络新闻阅读率,更加说明我国民众对于网络新闻传播方式的依赖。

此外,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新公布的第5次国民阅读调查,网络阅读率以首次超过了的图书阅读率。对于网络的依赖,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阅读习惯和方式。

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比2005年增长了,而图书阅读率则比2005年下降了14%。在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品位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并驾齐驱”,甚至有盖过书本阅读的趋势。

正值20…30岁的80后群体正是这个社会的顶梁柱,也是未来社会发展最大的潜力群体。成长在富裕年代的80后不仅拥有和父辈不同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阅读和传播信息方式的改变,正是在他们看来已经落后的纸质媒体的致命伤。、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分层的“碎片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所谓“碎片化”归根结底,正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现,人们不再单一地思考问题,更加注重自己的需求和爱好,由此也带来了消费观念的众多“碎片”。

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超过网民总数的23。由于他们自己的工作收入和娱乐的关心,远远大于对于时政的关心,所以在报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有些报纸却能得到良好的销售业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壹周》等时尚类周刊。而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呈现出与年轻网民特征较为相符、仍以娱乐为主的特点。

此外,读者购买新闻的成本与其提供的信息量不成比例也成为读者不愿意购买报纸的最大原因。在上海某本地报社工作的陈同学每天上班第一项工作便是要浏览十份以上的报纸。然而,抽去广告和一些带有软广告性质的副刊,往往厚厚一叠报纸已经所剩无几。而真正对于每天新闻时事的报道,只占到报纸的三分之一以下。陈同学说,她50多岁的母亲常常抱怨说从前一份《某某晚报》可以读一个小时,而现在随手翻翻五分钟就看完了,“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

如今,中老年人是仍旧坚持在看报读报“第一战线”的大部分人群。但是近两年来报纸性价比的直线下降导致人们购买报纸热情大大减少。就连中老年人都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可见报纸的信息量更加不能满足快节奏年轻人的要求了。

第二大原因

报社的主体经营模式还停留在19世纪

《三国演义》里面讲了关公的故事,用他来比喻报业最合适。

关公以前建立过赫赫战功,捉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杀六将,但是,在三国鼎立之后,骄傲自大的他还停留在一个非常膨胀的世界里面,没有与时代共进步,最后,被一个无名的江东后起之秀陆逊击败,狼狈逃到“麦城”,身首异处。

传统报业也是如关公一样,建立过辉煌的业绩,达到过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现在也是处在一个庞大的、膨胀的世界里面,但是,究其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很多还停留在19世纪,未来新媒体格局出现,像陆逊一样的后起之秀最终要战胜传统报纸,笔者认为,报纸如果再不变革,就是关公的“麦城”在等在前面。

未来,报纸会象关公一样仅仅被供在神坛上吗?

原始作坊式经营限制纸媒的发展

过去的十多年,报纸、电视、广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传媒传播结构。依靠文字传播的报纸,图像传播的电视和声音传播的广播各自拥有者自己不可撼动的优势。在多年以前,人们孜孜不倦地讨论其中看似最弱的报纸是否会在声音和图像面前败下阵来的时候,报业以其坚实的读者群,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

但是,网络出现了。

纸媒原始作坊式的工艺和流程仍然可以见到手工业作坊工业化的痕迹,而在这个网络时代,这样的经营方式已经严重限制了报纸的发展。

报纸的生产大致要分为采访编辑、审核排版、印刷分发三大部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排版和电子文件传输到印刷厂已经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制作流程,然而,能在24小时内进行一次循环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一种极限。

然而即便如此,当一条新闻到读者手中,价值已经随着时间而一分一分流失殆尽了。

纸张成本和环保问题同样限制纸媒的发展

网络除了拥有报纸所能拥有的唯一武器——文字新闻的深度性和可选择性,却还具有一记必杀直指报业最大软肋——零成本和高速度。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甚至不需要任何时间的发布过程彻底打垮了以天为计数的报业流水线。

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已经把数家报社逼入了绝境。然而,报业全球性的裁员和衰退并不能怪罪于金融海啸,只是这场危机的到来恰好是报业面临绝境的艰难时期。报业运作成本的增加迫使某些报纸减招甚至裁员,而更加普遍的是,几乎所有报纸都在2008年涨价了。

上海。2008年7月21日,毫不特别的一天。城市西南角的清晨,经营着东方书报亭的老王来到报亭分报纸,却被告知一夜之间上海四份主流报纸齐刷刷都涨到了1元。毫无征兆的涨价让老王觉得措手不及,眼看上班高峰即将到来,他不知应该如何和他的老主顾们解释。

大约7:20,要赶班车的李先生出门比平时晚了几分钟,虽然急急忙忙口中还喊着蛋饼却也不忘笑盈盈地和王先生打招呼,随手在报摊上放下准备好的7毛,顺后拿走了一份《新闻晨报》。老王还没有来得及叫住他,步履匆匆的李先生已经踏上班车。班车绝尘而去,那新涨的3毛钱也只能挥挥手算了。

8点多的时候,去上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报摊订阅了一份《东方早报》的杨小姐像往常一样来到报摊向王先生拿报纸。杨小姐一直在这个报亭订报纸,每月大约15元,每半年付一次款。对于杨小姐月初刚刚续订了半年的报纸,却在未告知的情况下翻倍涨价,老王难以启齿。不过好在经过解释老主顾也理解老王的处境,让他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上海四家报纸涨价,均为事先通知,打了读者和零售商一个措手不及,其中《新闻晨报》、《某某晚报》从元涨至1元、《新闻晚报》、《东方早报》从元涨至1元。

“报纸的价钱对于上班族来说是重要的因素,”老王说。“如果贵了,也许就懒得掏钱了。在这些包之中,打击最大的大概是《某某晚报》,因为晚报的读者都是退休的老年人,精打细算的。相形之下,仍然保持着5毛钱的《青年报》销量回升了。”

报纸一窝蜂地突然涨价,自然有他关键的理由——纸价上涨。不要说零售商头痛,报纸总编其实更加头痛。2007年下半年,新闻纸价格一路飙升:从2007年年底每吨4400元至4800元左右,到2008年初每吨5200元,随后又涨到了每吨5800元,而2008年中又涨到了每吨6300元左右。

报纸怎么出,怎么印,要不要加价,这些问题都能让总编彻夜难眠。陈先生是江苏省某市地方性大报的总编,已经为新闻纸的涨价愁眉苦脸半年了。“原来报纸发行所赚的钱是能抵消纸张的成本的,现在怎么算也不可能了。”陈先生说。

纸浆涨价,办报成本高勒紧了报社领导的脖子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