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2008年最惨烈最血腥的裁员,莫过于6月底美国第三大报业集团麦克拉奇报业公司宣布裁减,直接裁掉1400个工作岗位。这一裁员幅度相当于裁减麦克拉奇报业公司10%的职位。

坐拥30家包括《迈阿密先驱报》、《沃思堡明星电讯报》日报的麦克拉奇报业公司早在2006年已经裁减13%的员工。然而,他们仍然能期望通过这场凶猛的裁员,为残喘的公司节省一年至少7000万美元的开销。

实质上,纽约报业巨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集团早在2005年便已经掀起裁员巨浪。纽约时报媒体集团在2005年10月在全美范围内进行了新一轮裁员,裁员人数为500人左右,占到该公司员工总数的4%。而集团旗下《纽约时报》在他们5月份的裁员计划中导致了200人被解雇。

纽约时报媒体集团在2005年9月曾表示,由于目前报业广告正向网络等其他媒体转移,再加上今年5月份的上一轮裁员费用超出预期,当前季度的利润可能要让华尔街失望了。

同样,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奈特—里德报系旗下的《费城问询报》和《费城每日新闻报》在2005年分别裁员15%和19%,也即总共裁员100人。其中,《费城问询报》员工数将从500人裁减到425人,《费城每日新闻报》员工数将从130人裁减到105人。

然而,2006年的形势并没有得到扭转。数据显示,2006年,全美报纸发行量比2005年下降得更快,日报发行量下降,周日版发行量下降了。华尔街对此的反应是,报业公司股价平均下跌了14%,股神沃伦*巴菲特曾在2006年5月的投资者年会上说,报业似乎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

(2007新闻媒体生存状况: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

国内媒体同受腥风血雨 十年内将掀裁员风暴

2008年的六月炎夏,台湾有者近六十年历史的《中国时报》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寒冬。这一拥有1200名员工的台湾大报宣布缩减版面并大幅裁员,裁员比例将高达50%,版面也由原先的十三大张,缩减为十大张,并取消地方版。因此几乎所有地方编辑跟地方记者只能全部打道回府。

据报道,由于台湾报纸的广告已经连续九年出现负成长。2007年的总广告量,电视台就占了23%,几乎是报纸的两倍。报道引述《中国时报》工作人员说,《中国时报》最好的时候,一年的广告收入大概是60几亿(新台币),可是现在大概只有20几,不到20亿。

台北大学教授江岷钦在一个谈话节目中分析说台湾报业不尽其的原因之一便是广告收益变差了。《中国时报》在最好的时候,一年的广告的收益量是到60亿元新台币,而去年在台湾目前四大报纸,也就是《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跟《苹果日报》这四大报纸里面,《中国时报》的广告收入是最后一名,17亿。跟它最好的时候差了将近三倍到四倍之多。

而在内地,这一场风暴早已经开始肆虐。2008年1月18日,作为上海某报业联合报业集团两张主打报纸——《某某晚报》和《东方早报》——的房地产广告承包商主语传媒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奢华非凡的年度地产盛典,大宴群雄,预备新的一年大干一场。

这场盛典请到了800名嘉宾,其中包括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资委、上海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家、全国房地产学者、全国知名经济学家等等。盛典不仅有美食佳宴,行业论坛,甚至还有在地产广告界前无古人“象征上海楼市健康、和谐、创新的红毯”的红毯仪式,把“地产领袖们”好好地捧了一回。

然而就在这场豪华盛典过去不到3个月时间,主语传媒即传出因为经营不善而拖欠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某某晚报》巨额无法偿还,而将被迫退出上海市场。在流言四起之中,业内人士不禁唏嘘感叹,这豪门盛宴,最终也只落得个冷门结局。

全球纸媒衰弱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第一大原因:

不读报纸死不了,没了电脑和网络就象丢了魂

刚刚从大学毕业两年的葛同学在某跨国著名电子产品公司任销售主管。平日业务繁忙,常常九、十点下班,到家后就习惯打开电脑上网,打开浏览器,打开MSN,浏览一眼新闻和然后就和同学同事们聊天。聊天的同时,他也不忘记打开网页下载些美国电视连续剧,以便过后观看。对于房里的29寸电视,他常说,若不是要看一些体育比赛,没有电视也没关系。但要是没有了电脑没有了网络,那日子可就像丢了魂一样。

如今,电视有了如此不被重视的下场,纸质的书本和报纸,就更加微不足道。葛同学说,最近一次看报纸是因为3个月前自己喜欢的外国歌星来上海开演唱会,某日报刊登有长篇报道。不过这报纸,还不是他自己买的,而是别人送的。并不是嫌几块钱的报纸贵,只是觉得,比起用google搜索,报纸“买起来挺麻烦的”。

而对在某外资银行工作的杨同学来说,除去每天工作、加班、挤地铁、等外卖、洗洗睡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之外,24小时里面剩下的时间大概只剩下没多久的消停。“每天下班,就想躺着,什么事儿都不干”,这是上班族很普遍的状态。“我以前很喜欢看书,可是现在没时间。有时候连早上拿一份地铁报的时间也没有,只能中午吃饭什么的时候忙里偷闲看看网站。”

80后的“浅阅读”和传统媒体背道而驰

葛同学和杨同学只是众多从生下来不停经历社会思想变革、文化变革、习惯变革从而饱受争议的80后群体中非常普通的一员。他们都享有接近中产阶级的收入、出入A级办公楼、比起需要每天准时等待在电视机前的国产电视剧,更习惯每周一集可随时下载的《越狱》、《24小时》、《CSI刑事调查现场》等美国电视剧。比起看报纸上可能迟到一天的信息,他们更愿意订阅各类RSS聚合信息和手机短信报,所以,他们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突发新闻、并且通过转发邮件和分享日志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确实,说起更加有效率地阅读,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充斥着个性化服务的网络显然是一个更加适合80后的选择。

网络的存在让80后更加习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信息源。打开电脑就可以随时看到的重要新闻、打开GOOGLE就能搜索到的过期新闻、想听的时候才去下载的PODCAST广播节目、可以随时下载的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这些都是80后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类阅读尽管高效,却难免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浅阅读”一词,也有此产生。众人在肯定阅读品位多样化、娱乐化、轻松化的同时,也开始质疑走一目十行的数字化阅读到底算不算真正在“读”呢。

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成了众人追捧的第一阅读要素,这促使网络出现众多“标题党”网站,仅靠一个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标题来吸引点击量。这同样也促使出版商迎合大众口味,出版“浓缩类”,“速成类”图书。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少专家指出是网络带来的影响,导致阅读汲取知识的一面被大打折扣,结果也只为消遣娱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24日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3亿,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上半年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猛增,目前网络新闻用户已经超过网民的,用户规模达到亿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网络音乐使用率。也就是,大部分网民上网,为的就是看新闻。这一数据在最近半年以来增长了5164万人,半年增长率达到了3。此外,如此的网络新闻阅读率,高于美国71%和韩国的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