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安西陷落,王爷自军中挑选年轻子弟回大唐,徐胜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到庭州保义可汗翻脸,众兄弟仓皇东向,艰辛无比。
行至徐家村落脚,徐胜与另一个兄弟留下养病,其余人继续上路。那兄弟没能熬过来,徐胜虽养好了病,却也无处可去,只能住在村里。
老族长徐有良的儿子意外身死,招他进门与儿媳合为一家,后生下一双儿女,日子虽苦,却也和美。待老徐病逝,徐家人服他的武艺见识,推他为家主,至今已有八年。
山北苦寒,终非长久,五年前打探到此地无主,遂率徐家人迁来。时伊州为回鹘所据,河西又属吐蕃,商旅不通消息闭塞,慢慢的他也死心了,打算守着婆娘孩子,在这个角落里老死算了。只是万万没想到,今天竟遇到了后辈。
也亏小玖仔细,还记得烦了和老兄弟们闲聊说起的徐家村和留下养病的两个兄弟,一看那挽牌持刀的姿势,分明跟主人一个路数,一问果然。
众人行礼拜见前辈,徐胜喜不自禁,招呼众人进村休息,徐氏子弟帮忙喂马牵驼,好不热闹。
进到祠堂,吩咐杀鸡宰羊招待,席间询问诸位兄长如何,大唐如何。
小玖将这些年的事大概说了一遍,徐胜拍着大腿时哭时笑,笑的是大唐兴盛,收复故土,众兄长名扬天下,安西军威名赫赫,哭的是诸兄长折损大半……
听到四年前烦了送阿依到沙州,阿依从此处经过,徐胜懊恼不已,当时只听回鹘贵人,哪知竟是双河州来人,若早去打听,何至今日才知消息。
又听朱勇前些天折在西州,不禁放声大哭,“兄长为何不走伊州?若来此处,徐胜亦能出力……”。
待说完往事,又问众人此行目的,小玖道:“大帅欲用兵,我等奉命查探伊州形势”。
这事儿徐胜倒是熟悉,遂在桌上画下草图,伊州地处天山东端(时称折罗漫山,匈奴称天山,遇山而拜)。山北有蒲类海,水草丰美,宜耕种,今已为庭州回鹘占据。
山南一州两县,都在山脚下,基本处于一条直线,几条小河形成三块绿洲。
最东的柔远县就是沿柳谷水这六部,共约两千口。往西二百多里是伊州,沿黑水有七八个部族,有两个唐人村落,州南有盐池,共三千口。再往西一百六十里是纳职县,据说有五个部族,也在两千口左右。
这线路便是丝绸之路的天山南道,自瓜州或沙州往西北,沿这条路往西七百里到西州。(也可走山北至庭州)。
三块绿洲养不了太多人,也就没办法驻兵太多,回鹘只在庭州有个千夫长部落,平日有一百多士卒。
“一百多个?”,小玖惊诧道:“千里之地,一百多个兵?
“嗯”,徐胜点点头道:“柔远县没有,州城有一百多,还有个回鹘部落,纳职县我没去过,听说有个堡寨,估计也就几十戍卒,回鹘人大多在西州,这里干旱贫瘠,他们不愿来”。
伊州山南就这三块小绿洲,而回鹘部落大多不善耕种,养不起太多人,从西州运粮又成本太高,无奈便是这种局面(大唐在漠北和西域驻军也面临这种困境,在伊州驻军时主要靠蒲类海周围屯田)。
回鹘人不愿来还有一个原因,这里往北靠近漠北,往南是河西的沙州和瓜州。地方干旱贫瘠,又靠近敌人,当然不会有部落愿意来,这便造成了这种千里之地驻军百人的荒唐局面。
这也是西域小势力的常态,养不起太多常备军,有战事便征召部落壮丁,大唐经营西域划定屯田,抽取商税,即使如此,也需朝廷供给部分军械钱货。
(安西北庭等军镇每年需朝廷划拨军费几十万到百万贯不等,单算财政收支大唐是赔钱,但商路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经营西域能有效遏制游牧民族的崛起,使边关战火远离核心汉地,河西陇右成为大唐腹心,得以安定发展,总得算来是大赚。)
听到伊州如此薄弱,小玖等人很是心动,贼人兵少且松懈,若谋划得当突然动手,一百多个回鹘兵不难对付,收复伊州对将来用兵大有好处。
当然了,事情的难点不在于对付那一百多个回鹘兵和回鹘部落,而在于阻挡西州回鹘反扑,伊州这情况,组织不起太多兵马,一旦回鹘人从西州杀过来,根本没法阻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