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曹操秘武1 > 第75部分(第1页)

第75部分(第1页)

的有三种。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填词一首:“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所以,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曹操登临过的碣石山应该离秦皇岛不远,赞成这个说法的人进一步认为,碣石山应该在今天河北省昌黎县境内。翻开现在出版的大部分古诗注本,包括中学语文教材里的注释,都采用这个观点。

但是,这个观点存在许多疑问。曹操征乌桓去时走的是卢龙道,即从承德方向经喜峰口绕内蒙古境内,最后到达柳城。史料未明载回来走的是哪条路,也许是原路返回,也许走的是滨海道,因为此时已是冬天,大雨早应该停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归途中正好路过秦皇岛附近的昌黎。

但是,《曹瞒传》里关于曹军在回来的路上遭遇大旱的记载似乎又推翻了这个结论,滨海道到处都是水,夏天刚刚经过长时间大雨的浸泡,现在很快旱到这种程度似乎有点说不通。

于是,有人提出曹操登过的碣石山不在河北省,而在辽宁省境内,具体说就是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在最近出版的一些毛泽东诗词选集的注释里就采用了这样的观点。

然而,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同样致命的问题:季节不对。

曹操诗里说得很明白: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说明时令应该是秋天。而根据曹操此次北征的行程推断,他到达这一带时最早也是农历十月底,是寒冬季节,《曹瞒传》里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曹操即使来过这两个地方,但是他也既看不到“秋风萧瑟”,更看不到“百草丰茂”。

作为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曹操没有必要放着眼前的冬景不写,虚拟秋天的景象。碣石山在辽宁或者在河北,都受到了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第三种观点,认为曹操登过的碣石山在山东省境内,具体说就是山东省无棣县的马谷山,在古代它就是碣石山。

赞成这个观点的人认为,《观沧海》根本不是建安十二年冬天曹操由柳城回师途中所作,而是作于建安十一年(206年)的八月。

回顾一下一年前的历史,这年秋天曹操确实在山东一带活动,他当时亲自率兵征讨海贼管承,面对实力有限的海贼,他倒是有心情也有时间跑到这座碣石山看一看。

碣石山到底在哪里并不重要,我们所要追寻的不是曹操的足迹,而是他当年的情怀。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已经五十二岁了,距他二十岁出仕已经三十二年,距己吾起兵也有十七八年了。十多年来,他亲身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战斗,在乱世中奋起和拼争,品尝了失败的痛苦以及失去亲人的哀伤。但是,他也在这种刀与火的日子里得到了锤炼,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曹操熟悉前代历史,他曾经渴望成为国家的栋梁,无论是在疆场还是在治理国家的岗位上,他都渴望建功立业,青史扬名。

然而,十多年来亲身经历的事实对他原有的理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官渡之战后,他又用七年时间统一了北方,之后冒险远征,扫灭了北方少数民族反对势力,使其他各部族纷纷表示效忠,这怎能不让他热血沸腾?

整天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还要思考未来,现在得胜归来,心情放松,又能登高远眺,曹操的心中不禁充满了俯瞰人间万象的胸怀。这不仅仅是一种君临天下的得意之情,也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般地傲视古人的情怀,这是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的综合气质在此时此地的交融。

在《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里还有一篇《龟虽寿》,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大意是:神龟的寿命虽然长久,但仍然有终结的一刻。腾蛇尽管可以乘雾飞行,但终究要化为灰烬。衰老的战马伏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想日驰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奋发进取的雄心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好好养护,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呀,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与《观沧海》同样有名。“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说明曹操很自信,正如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一样,站在海边极目远眺的曹操,想必也想到了与天奋斗、与人奋斗的激情与乐趣吧。

第十章 落花的季节

〔统一了整个北方的曹操,终于站到了新的制高点上。年过半百的他,突然有了时不我待的感觉,他想尽快统一整个国家,建立起与秦皇汉武同列的功勋。这些美好的愿景仿佛就在眼前,可他能成功吗?〕

【一、痛失郭奉孝】

曹操率领的得胜之师是第二年即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县的。在归师的队伍里人们没有看见北征军参谋长郭嘉的身影,因为几天前,郭嘉已逝于回师的途中,享年三十八岁。

郭嘉追随曹操共十一年,仿佛眨眼之间就过去了。等到确信郭嘉已不在人世,曹操感到无比悲伤。

此前,曹操在战场上失去过儿子和侄子,失去过典韦这样的心腹爱将,也失去过鲍信那样的战友,每一次他都很悲痛,但都没有这一次这么伤心。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曹操亲自参加了郭嘉的追悼会,心里特别难过(临其丧,哀甚)。

荀攸当时也在场,曹操对荀攸说:“你们的年龄跟我差不多是一辈的(诸君年皆孤辈也),只有奉孝年纪最小。等天下平定了,本想把后事托付于他,不想却中年夭折,这难道是命运吗?”

据《傅子》一书说,曹操在郭嘉的丧礼上连呼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在身边的所有谋士里,曹操最喜欢和信赖就是郭嘉,说这个年轻人“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意思是说郭嘉精通深奥的知识,通晓各方面的事情。曹操曾对人说:“只有奉孝最知道和了解我的想法。”

现在,这个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居然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曹操如何不悲伤?

曹操上书献帝,追记郭嘉的功劳,其中说道:“已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通晓事理,足智多谋。每次讨论国家大事,他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最恰当的建议,他的计谋从来没有失算的(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他在军中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出门就同骑乘,回来就共坐一张席子,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河朔之众,越过艰险,荡定乌桓,威震辽东,取袁尚之首,这些功绩,虽然凭借的是天子的神威,但具体到执行,都是郭嘉的功劳。正准备表彰他,他却短命而终。我现在上为朝廷失去良臣而悲伤,下为自己失去得力助手而难过,请求追加郭嘉的封地,加上以前的封地追加到一千户。”

此前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食邑二百户,此次追加了八百户,爵位由郭嘉的儿子郭奕继承。据《魏书》、《世语》等书记载,郭奕字伯益,像他父亲郭嘉一样通达事理。郭奕的儿子叫郭敞,字泰中,有才识,在曹魏时期当过天子身边的顾(散骑常侍)。

郭嘉是荀推荐来的,曹操给荀写了封信,怀念郭嘉的功劳,信中说:“奉孝不到四十岁就死了,我们一块共事十一年,艰难险阻都共同经历了,现在突然死了,真让人难过(猝尔失之,悲痛伤心)。天下相知的人本来就少,现在又失去了一个,该怎么办呢(奈何奈何)?”

不久,曹操又给荀去了一封信,说的还是郭嘉,信中说:“追悼奉孝,所有的想法都不能从心里抹去。奉孝对时事、军事的见解,超过任何一个人(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