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停止了吵闹,安静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当大家再次看到胡宗宪时,都极为惊讶,踊跃上前询问,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如此棘手的事。
胡宗宪一脸轻松回答道:没什么,我只是告诉他们,谕令已经取消,他们不用迁徙了。
于是大家又懵了,迁移是上级的命令,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都没发话,你怎么敢信口开河?今天你忽悠过去,过两天没准就直接造反了!
然而胡宗宪镇定地看着惊恐的同僚们,告诉他们:丝毫不必担心。
事实证明了胡宗宪的预言,很快,上级下达指令,之前的谕令取消,军队仍在原地布防。
准确的人心洞察力、惊人的局势判断力,这就是胡宗宪的卓越才能。
嘉靖三十三年(1554),奇才胡宗宪来到了浙江,他将在这里开创自己的伟大事业。
其实在当时的浙江,胡宗宪只是个小人物,因为他的级别太低(浙江巡按)。
巡抚和巡按虽只有一字之差,品级却差很远,胡宗宪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巡按浙江,负责监察纪检事务,他的品级只有七品。而李天宠则是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浙江,负责浙江全省的管理事务,相当于省长。
赵文华好歹是个副部级,之所以对胡宗宪一见如故,称兄道弟,实在是因为他太过孤单。在张经的阴影下,没人愿意陪他玩,只有胡宗宪对他礼遇有加。
于是他向这个新朋友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并许下了一个美好的祝愿,只要计划成功,你就是新的浙江巡抚!
赵文华是一个坏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但一个坏人;能够干到副部级侍郎;说明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坏人。
赵侍郎的计划是这样的,他准备告张经的黑状,罪名是张经畏惧倭寇,拿了朝廷的钱,不帮朝廷办事,消极避战。
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张经不是吃素的,赵文华上书后不久,他就得到了消息,但他的反应却十分怪异,不但没找赵文华算帐,也不上书辩解。
因为他已有了绝对的把握,筹划已久的行动即将开始,狼土兵已经到位,各路大军也已到齐,只等他一身令下,发动总攻。
有凶悍的狼土兵助阵,张经相信他会取得胜利,而到那时,捷报将是对赵文华攻击的最好回应。
看上去是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
第十二章 东南的奇才 5
志得意满的张经没有想到,在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应对中,有着两个小小的疏漏:他并没有真正看懂那封告状的上书,而更重要的是,他低估了赵侍郎的水平。
作为严党的主力成员,赵文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实上,张经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但他仍然敢在此时上书,是因为他已料定,此书一上,张经如不胜,尚有活路,如若战胜,则必死无疑!
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缺钱花的倭寇耐不住寂寞,开始大举向嘉兴进犯,却就此掉入了陷阱。
张经等待良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他当即调集手下大军水陆并进,在王江泾与敌军遭遇,大破倭寇,斩杀敌一千九百余人,史称“王江泾大捷”。
这是东南自倭乱以来的最大胜仗,张经十分得意,当即写下告捷文书送往京城,等待着朝廷的封赏。
事实证明,这次朝廷的办事效率相当之高,没过多久,张经就等到了他应得的赏赐,不是金银财宝,高官厚禄,而是两个人,具体说来是两个锦衣卫。
他们送给张总督的见面礼是一副闪亮的镣铐,然后大声传达了皇帝大人的贺词:
“经(张经)欺诞不忠,着令入京问罪!”
张经的脑袋有点乱,明明自己打了胜仗,怎么就成了“欺诞不忠”?
张总督之所以一头雾水,是因为他并不清楚赵文华那封上书的奥妙。
嘉靖刚看到这份黑材料的时候,起初并不在意,直到他顺手交给了身边的一个人——严嵩。
严嵩自然明白赵儿子的意图,当即展现了他的表演功底,作沉思状良久,突然换上了一幅忧国忧民的表情,开始痛斥倭寇侵害百姓的惨状,最后指出主题——拥兵自重,坐观倭乱,都是张经惹的祸。
嘉靖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当即下令缉拿张经回京。
谕令下达后不久,张经的报捷文书就送到了,看似张经就要涉险过关;但正如赵文华所料的那样,嘉靖做出了一个十分缺心眼的判断:
“张经着实可恶,闻文华劾,方一战!”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