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隆万盛世零点 > 51县试(第1页)

51县试(第1页)

从彭泽县城回来,魏广德开始了繁忙的学习生活。

为了应对考试,即便孙夫子对魏广德没有多看好,也就是想让他去学习下,长长见识,可是该练的还是要练。

之前魏广德虽然和那些应试前辈一样的学习,可是很多东西也是没有接触到的,就好像此刻他手里拿着的一份八股文章。

也不知道通过了什么渠道,反正魏广德知道肯定不容易,那是现今彭泽县尊唐庸唐继贤在乡试和会试做的卷子。

唐庸是广东人,人长得不高,可以说刚来的时候还是又黑又瘦,真不像个进士。

不过被直接外派到下面的县一级,其实也可以知道,他的殿试成绩应该也不怎么样。

毕竟排名考前的,一般都会留京任官,最顶级的肯定是进翰林院,次一些的也会在六部观政,然后进入中央部委工作。

虽然说伴君如伴虎,可是留在领导身边,升官的可能也更大不是。

所以,对于这些进士们,谁不想留在京城?

但是这位唐县尊显然就不行,被分派到江西这里。

不过魏广德也不会轻看他,没关系的是去老少边穷,江西可是好地方,说明人家在朝廷里应该还是有人的,不然不会到这里来任县令。

对于这样名声不显,排名不高的进士,找到他的考试卷子自然是不容易的。

由此,魏广德也算见识到了老师孙夫子的性格了,似乎就是个做应试教育的高手,也许这就是他总结的通过县试到院试这一阶段的方法。

收集考官的文章,了解他的喜好,根据喜好调整自己的文笔。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县试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最低级考试,应该不难,很好通过才对,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县试,严格来说其实都不算朝廷认可的科举。

在朝廷看来,乡试其实才是有朝廷派人住持进行的考试,院试及一下的考试只是地方官员负责进行考试,所以并不会有多重视。

但是,实际上在科举的六次考试中,县试和府试还有院试刷下去的学子也是挺多的。

就拿刚刚孙夫子向魏广德等几个第一次参加县试的学生介绍彭泽县的县试情况就提到,县试三年两届,只有大比之年才不就行县试,也就是会试年没有县试。

而每次彭泽县的县试,全县参加考试的学生近千人,其中不仅有像魏广德这样的殷殷学子,还有皓首白发的老考生。

而每次县试通过多少人呢?

五十个。

县试只有五十个名额给他们通过。

而之后的府试也类似,千人竞争那几十个名额。

到了院试就更激烈了,虽然经过层层选拔,剩下的都是童生,人数好似应该不多了,可是名额争夺就更加激烈。

明朝按县为单位,以县的财政收入划分为大县小县,不同等级的县,可以有的秀才数量也是不定的,但基本上就是大县的秀才名额多于小县。

在有名额的限制下,县里面的秀才有多少,决定了院试通过的人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