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岁首,两道公文自应天发出。晓喻全国。大明震动。
其一是明己封王的诏书,应天府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甚至有些简陋了!
明己未醒,老朱也就没有大张旗鼓。发了个诏书通知了一下而已。大家也都知道了汤府出了一个异姓王。还是一字王!
其二便是大明土地归公。施行田税制。有了两年的准备。召令一出,各方响应!让一些权贵根本没反应的时间。
朱标办事的确很有一手。大明报提前刊印好了。分布各地,朝廷政令一出。各地的生员,学子都开始在街头宣传土地归公。
锦衣卫也提前出世了。检校扩充,分散各道,为老朱打探消息,监督新政实施。有先斩后奏之权。
各地士绅皆是谩骂明己,百姓多是称赞明己。
老朱在封王的诏书中,点明了土地归公是明己献策。算是坑了明己一手。让明己这个将死之人吸引火力。
同时,也把马铃薯,织布,铁器的消息也透露了出来。承诺大明将无饿死之人,布匹的价格也会降低。铁器农具也会对民间开放。
这一切也归功于明己身上,因此获封明王。明己突然就变成了万人恨,亿人爱了。
明己此刻还躺在翠洲庄园里,对外界的消息一无所知。不过知道也不会在意吧。
老朱做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科举连考十年。算是给了士林好处。降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毕竟读书人好脸面。也不好意思干不出吃奶骂娘的事来。
承诺给官员升职加薪,拉拢官员。镇江的事迹也在大明报上占了很大的篇幅。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容易让人接受。
老朱夜访张家湾的小道消息也传遍了大明。甚至与百姓之间的交流,都原封不动的传遍各道。
之前做的问卷调查也刊登在报纸之上,通俗的白话文。含妈量极高的文章让百姓更加确认真实性。
上面的画押,细看之下不难看出许多雷同之处。怕是都出自报社工人之手吧,目前的印刷术还做不到刊印原主的指纹。
皇家商会也开始发力,旗下的商人大肆宣传镇江事迹。对新政可以说是盲目推崇。在各道出售马铃薯,并讲解吃法和种植技术。印证报纸的真实性。
少量的铁制农具也有出售,江南各地布价断崖式跌落。沈荣依靠玻璃制品和镇江新品已经圈了不少。再次出手,江南布商苦不堪言。许多地主不得不主动找官府卖地了。
朝堂大员也有了变化,中书右丞汪广洋下放广东行省参政,实施新政。
吏部尚书李信去了山西行省。吴琳接任了吏部尚书。负责官员任命考核。为新政选官。有了镇江经验,吴琳命运发生了改变,并未做原本的户部尚书。
与镇江相邻的苏州知府魏观也升职去了四川参政。想必洪武六年的魏观案应该能避免了。
刑部,工部尚书高万杰,黄肃去了广西和福建等地。吕本最终还是没接任刑部。倒是浙江按察使出任了刑部尚书。
老朱这次算是把手里的人才全放出去了。各部尚书侍郎均是下放各地。
老朱也感觉到了朝堂平日里看着人挺多的,真要办事的时候没几个顶用。意识的人才的重要性了。
这些人下放各地都是领军令状的。办事不力老朱是真会寄刀片的。
地方主官安排到位后,军事保障也早已落实到位了。
各地府兵换防,避免勾连地方。北有徐达和朱棣的军团,西边有冯胜和沐英坐镇。沿海有朱?加持的水师。东北方向还有李文忠的人马。大明算是关上门了。
内设西宁卫,朵儿只是结为指挥佥事。武靖卫辖制杭州卫。设绥德卫,马鉴为指挥使。苏州卫和广西卫换防,王真为指挥使。靖海侯吴桢辖制辽东卫,威慑山东,直隶地区。
各地卫所指挥使,全都换上了老朱亲信之人。这也是老朱的底气。开国武将多,忠心的也不少。平安平保儿一类的义子也扮演了朱?的角色。巡视各道,督察新政落地。
京师有老朱亲自坐镇,禁军的战力也足以威慑。更有汤和辅助调动全局。老朱能做的都做了。大明新政洪武六年岁首伊始。
洪武六年的第一天早朝,下朝特别晚。与以往不同。并不是朝臣贺岁。而是老朱一言堂。
一条条政令宣读,没有商量。只有任命。朝臣只有听命行事的份,没有反驳的余地。不听话的,老朱也不会解释。只会好言相劝下辈子听话一些
下朝之后,老朱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只是他不会承认这就是成就感。再有一个月又是新年了。
好巧不巧,晴空生雷。深冬打雷不是常事。老朱思索了一会儿,脸色也凝重了一些。随后不久又笑了出来,
寒冬不仅寂灭一切,同时不也孕育了生机无限的春天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