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玛丽苏斯图亚特增加罗马教皇荣誉唐胡安 > 第35章 摄政生涯(第2页)

第35章 摄政生涯(第2页)

玛丽是以天主教保护者名义而来(这也是能送走西班牙“卫道士”的一个重要理由),自然要好好惩治下英格兰境内的异端了。

新教徒其实不全是狂徒,玛丽·斯图亚特更没有另一个血腥玛丽那般烧人的嗜好。但是,“拨乱反正、主持公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玛丽的宗旨是:抓大放小,擒贼先擒王。

再来就是:教育罚款为主,人身刑罚为辅。

考虑枢密院内,还有相当数量的新教徒(尤其塞西尔比较严格);玛丽吩咐,伊丽莎白出场时,一切宗教仪式照旧。但摄政王公开或私下活动,则必须遵守原来天主教那一套。

弥撒、圣餐、拉丁文祈祷……约克大主教和伦敦大主教欣然出席,主持仪式,不亦乐乎。

连坎特伯雷大主教,也频频点头。

忘说了,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马修·帕克,英格兰最高级大主教,完全是伊丽莎白一手提拔的。他的前任,刚好和前任女王血腥玛丽同天去世。所以伊丽莎白即位大典的时候,他还不在其位,并没捞着机会去游说女王尊敬旧教传统……

当然他比较宽容,也服从王权,更懂得闭嘴;所以,他和伊丽莎白一直相处还算愉快。

但如果,能修复英格兰与罗马的关系,他更会喜笑颜开,举双手赞成。

因此,玛丽和他有很多共同话题。

“必须处置那个约翰·诺克斯。”

“君主的宽容,不该赐予那些极端暴徒。”

“饶恕那些人,就意味着对非暴力抗议者、对安分守法者的伤害。”

玛丽援引了苏格兰的既有条例——很多还是近几年模仿亨利八世颁布的——私下举行自己的仪式可以容忍,破坏世俗公共秩序绝对不行。

“约翰·诺克斯在苏格兰没弄出太大的暴动,可是在英格兰,他和他的狂热信徒对天主教众频繁攻击,实实在在诱发了旧教起义呢。”

这理由,有一丁点牵强。可是并非毫无因果关联,也未必不能服众。玛丽在苏格兰本地已摆够了宽容姿态;如今来英格兰,挂的虽是“平稳局势、维护正义”的招牌,实则还是偏向旧教的;对付某些新教徒,就要用点狠手段了。

没收极端教徒的财产,发配几个“祸首”去国外做苦役,其中给约翰·诺克斯留了个名额——针对这个苏格兰人,玛丽索性是以女王的名义下令。

“许多天主教徒拍手称快,同时还觉得不够狠,认为广场上大烧活人才解恨。”彭布罗克伯爵一边忠实的向摄政王汇报民众反馈,一边微微搓手。“您看?”

看什么看!几年前那个“血腥玛丽”,名声就是坏在这上面了!玛丽禁不住腹诽。她又瞥了眼秘书李乔,意大利青年也用力点头。

玛丽狠狠直视他们企盼的目光;口中的话,却不算严厉。“想想昔日英格兰的玛丽一世,吸取教训吧。暂时就先这样。我不介意打击加尔文教义,但总得顾虑枢密院里、如塞西尔那类新教徒的心情。”

玛丽不由得庆幸,自己选的是相对油滑的诺福克公爵,去搞定“请愿”的英格兰天主教徒。那帮站在“己方”的暴众,是助力,也可能变成拖累,真得慎重处理。而诺福克公爵不辱使命。如今,这一批批起义队伍被他分而化之,游说安抚,情绪总算平静,也愿意返家去重建乡间教堂了……

形势大好啊。

玛丽心情舒畅,对于怀特霍尔宫那险些甜得齁死人的英伦料理,也不再频频翻白眼。摄政王盘算着,伦敦比爱丁堡物产分明更丰富,干脆再从大陆那边、正式请个法国宫廷厨师班吧?

嗯,如此过了两天,法国厨子没到,法国王太子先来了。

这次,兼任的苏格兰国王弗朗索瓦可算正式公开行程了。

欢迎仪式很花钱,玛丽本不想铺张浪费。可是,她亦清楚,不该让弗朗索瓦再低调下去了。

作为理应有实权的苏格兰“并肩王”,弗朗索瓦在爱丁堡期间,仅在王宫开了个小宴宣布莅临;他压根没要求什么“共同执政”,几乎把自己放到“二把手”的位置;一切政务,他都按玛丽意见,交给梅特兰德处理。

可以怀疑,这是堂堂法兰西王储,对小国寡民压根不放在心上;更应该相信,他其实十分尊重妻子的事业。

玛丽就任英格兰摄政,他作为丈夫,也不曾提出任何分权的要求——固然英格兰“摄政王”,只是个不定任期的“临时职称”,玛丽的“王位头号继承人”之位,也尚不明确;但若按亨利二世的谋算,哪怕希望不大,仍可以跟枢密院就“共治”问题,先讨价还价一番。

然而,弗朗索瓦拒绝了父亲的建议。甫至爱丁堡,他便早早向玛丽表明,自己不插手英格兰内政的立场——至少在她戴稳“新王冠”之前,保证如此。正因为法兰西王储“知情识趣”,玛丽拉拢英格兰权贵时,可以尽量减少“异国影响”,才迅速获得了枢密院的多数选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