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大明铁骑图片 > 第十八章 朱元璋左右开弓再出兵(第1页)

第十八章 朱元璋左右开弓再出兵(第1页)

对于中国皇帝来说,最得意的形势莫过自己居于天下之中央,四方来朝,八方进贡,直辖地外围最好有一系列属国、藩国,也算是中原帝国的缓冲保险带吧,这样和平即能持久,天下就算安宁。

91

南京的大明朝廷接到兰州告急时已经十二月底了,朱元璋立即召开了御前会议,与诸将商议紧急增援兰州的进兵方略。

朱元璋对将领们摆明了面临的形势,但却把漠北的元顺帝放在了前面:“元廷现在大体分为两部,元主在塞外,王保保犯兰州。王保保其志无非准备侥幸得点尺寸之利,不出兵消灭王保保,这个祸患不会自行消解,朕现在决定派你们出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西、北两面,应当哪方为先?”

谁知诸将意见出奇地一致,包括徐达在内,全都认为王保保并不是什么大患:“王保保之所以入寇边关,无非因为元主犹在,我军若直入大漠取元主,王保保还能指望什么?只要干掉了鞑子皇帝,王保保便可能不战而降。”

许多后世史家根据诸将这段话做出推断:明军将领实际上不愿与王保保照面对阵,集体意见愿北伐不愿西征,这是对王保保有所畏惧的表现。

其实不然:自王保保与明军交手以来,无非一个韩札儿在韩店占过明军的一点小便宜,王保保本人却乃货真价实的徐达手下败将,太原之战中十万铁骑被两万多明军给打了个稀里哗啦,就算是之前有些闻名忌惮几分,现在也应该早就没有了“恐保症”。

这个结论也可以从金兴旺率两千余弱旅击败王保保手下大将贺宗哲数万大军的凤翔保卫战得到证实;更不用说还有目前正在进行的兰州保卫战;就连于光率几千将士出援兰州,被俘后宁死不降,也充分说明了这时的明军将领根本没拿王保保当做什么一盘大菜,更谈不上畏惧一说。

这还是战略眼光的问题,认为只要尽全力消灭了元帝,整个元廷也就大厦倾塌,那个王保保救不了没有了皇帝的元朝。

这里,诸将领们有些一厢情愿:就算是这种“围魏救赵”之计实施顺利,那王保保会那么赤胆忠心?万里回师救皇帝?那还不如让他“自然死亡”,自己干呢!当初朱元璋出兵泸州解救自己的“皇帝”韩林儿,不是也因刘基反对而犹豫再三么?

再说了,明军北击应昌,遥遥万里,那元帝能是瞎子聋子?提前得到信息是必然的,一旦溜号,明军虽然人多势众,也肯定无法追捕要犯于茫茫草原大漠。

还是应该这样断定:朱元璋作为明军最高统帅,看问题无疑高于包括徐达在内的诸将。事实上对进兵方向以及主次先后早就心中谋定,因为朱元璋立即向诸将解释:

“王保保正在以重兵临我西边,若舍彼而攻取元主,是忘记了地理远近,不明白战事的缓急,这不是什么尽善之计。

我准备把大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大将军率主力西征,自潼关出西安直捣定西,目标就是王保保!一部分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率一支奇兵北伐,出居庸关进入沙漠,目标就是元主!这样将使元廷彼此自救不暇,还能相互应援?

况且,目前元主远居沙漠深处,决不会想到吾雄师立至,这就像一只孤狼遇到了一只猛虎,还能保命么?不是说有些事能一举而两得?就是指这种情况。”

诸将经皇帝这般细致分析,还能再有什么异议?没说的,徐达再次奉诏挂上“征虏大将军”印绶,三军紧急动员,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初三,两路大军同时踏上了征途。

为保万全,朱元璋在派出了两路大军西征北伐的同时,还特地下旨给大将金朝兴、汪兴祖,让他们分别进攻山西、河北北部元军残部;北平都督华云龙出击云州,以策应主力作战。这下等于五路大军同时出动,不管是王保保还是元帝,要想断定明军主力究竟是那一路,也要大大费些力气了。

大家注意,这时明军诸将的座次出现了微小变化:全军主帅还是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征虏大将军徐达,徐达的主要副手即继承了常遇春职务及兵权的浙江行省平章、左副将军李文忠,但这时的李文忠已经脱离了徐达节制,是独率一军出漠北。

从军中职务上看,皇帝给李文忠配备的副手是御史大夫邓愈,军中职务为“左副副将军”,不过,邓愈这位“左副副将军”实际并没有追随李文忠“左副将军”,却跟随徐达去了西线,这无疑是朱元璋刻意所为,也明显看出了朱元璋对西征与北伐两路大军主次分配。不过,硬塞进去一个“副”字也够别扭的。

刚刚挨了皇帝训斥的都督冯胜依然为右副将军,中山侯汤和这时成了冯胜的副手,为“右副副将军”。

就军中职务来说,李文忠已经跃居冯胜之上,这应该是对李文忠那次果断出兵解救大同的奖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