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重生之刹那芳华男主角是谁 > 第67部分(第3页)

第67部分(第3页)

王康佩服地比一下大拇指:“早听说你诊断课学得好,果然想法独特,不愧是年级第一。”

芳华心里想到嘉辉,满满的都是骄傲:“诶,年级第一可一直都是梁嘉辉。这最后一次他其实也是和我并列的呀!”

王康又不由好奇地问;“梁嘉辉怎么会选择病理专业呢?”

芳华真的懒得再解释了,她笑了一笑不说话了。

都是刚刚学了几年医的学生,能对医学专业有什么了解。

他们流传着什么“金眼科、银外科,普普通通大内科,开着宝马的口腔科,又脏又累妇产科,婆婆妈妈是儿科,吃错药去麻醉科,挨打受气的精神科,千万莫进传染科”的顺口溜。好一个对医学专业挑三拣四的顺口溜啊。

真信了这话的人去学了眼科,恐怕又要后悔了,因为不好找工作。

说外科是银,应该也是承认外科太累,所以才不如清闲的眼科吧?

内科普普通通?笑话,不知道现在肿瘤内科做化疗是最来钱的吗?心内科也很牛啊,抢了多少心外科的生意。

口腔是很来钱也没什么压力,但天天对着病人的虫牙烂牙,不比妇产科好受吧?何况还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什么的。

大家都不去又脏又累、婆婆妈**妇产儿科,那人类还要不要繁衍了?

去麻醉科是吃错药?不知从何说起?那好,不用药,你敢上台做手术?

精神科挨打受气?心理医生牛不牛?和律师一样,说话按小时收费。

传染科怎么就不能进了?那里的消毒隔离措施最严密,可比普通病房安全多了。

以功利之心来学医、来选专业,是国人的悲哀。因为这是把医学当作了普通的职业,但医学恰恰不是普通的职业。这是个需要奉献的职业。

如果国内医生,也像国外那样,都是理工大学毕业后、甚至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再对救死扶伤、帮助他人的医学产生了真正兴趣,才来学医的人,中国的老百姓也许就不会把白衣天使改叫“白狼”了。

*******************************

夜深了,同学们都东倒西歪地在硬座位上呼呼大睡了。芳华却毫无睡意,单手支颐靠在小桌子上,凝望窗外。

窗外夜色如墨,列车所经之处是平原、是大河、还是峡谷,都看不清楚。偶尔路过市镇,有几点灯火,但又很快被列车远远地抛在后面。反倒是窗户玻璃上自己的影子还看得比较清楚。

时间长了,芳华感到了这么坐着的疲累。她闭上眼,记忆中那个怀抱的舒适感慢慢涌上心头。

嘉辉,现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放纵自己想你了。

因为我怕在白天想你,会因为难过而失态,所以白天我不敢想你。但我错了。

原来想到你,会感到你就在身边,仿佛还是在上次和你同去河南的火车上。

原来想到你,竟不觉苦涩,而是甜蜜,是可以用来抵消旅途疲劳的。

原来想到你,心情就会平静,不会焦虑,也不怕寂寞。

这是我们共同的旅途,它一定是漫长的,因为这是我们要走一生的旅途。

正文 九十九、祖国的心脏,医学的圣殿

九十九、祖国的心脏,医学的圣殿

北京站到了。

来接站的叶老师。是协和医大医教处的工作人员。她很热情,招呼着同学们把行李放在她借来的推车上,推到了站前的广场边上,然后招手叫面的。

除了三个北京土著,其他学生都是第一次来北京,不由好奇地打量起广场四周来。

芳华虽然前生来过北京,但那是工作几年后才来的,自然是在北京西站下的车,进修的医院也是在京西的部队医院,所以她也没到过北京站。

但和天安门一样,这北京站的样子对芳华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小时候,芳华有一本识字图画书,上面的图片都是北京五十年代建国初期的著名建筑。第一页就是天安门,然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农展馆、工人体育场等等建筑。别看那些建筑修建的年代那么早,却都很经典,因为有着一种开国气象,透着大气和自信。

哥哥林征宇最喜欢军博,喜欢那高高耸立的红五星,老说长大后要去那里看看。芳华就最喜欢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只是单纯喜欢它们的美——庄严、肃穆、宏伟、壮丽。

另外北京站屋顶上的“北京”两个字。也让小芳华很喜欢,是她最早会写的汉字之一。“我爱北京天安门”也是童年最常哼唱的儿歌之一。

后来修的北京西站倒是更加宏伟壮观,但是芳华总觉得它有点浮躁,不如老北京站的气质厚重。

站在北京站外广场上四周环顾,发现这附近还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和08年奥运宣传片中看到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还是差别蛮大的。

广场上南来北往的旅客很多,衣着相对于后世还是比较保守和朴素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