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东京梦华录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 卷之六(第1页)

卷之六(第1页)

正月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①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②、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讶。至寒食冬至三日③亦如此。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注释]

①关扑:古代的一种赌戏名,北宋时期很流行。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云:“又官吏无状,于给散之际,必令酒务鼓乐倡优或关扑卖酒牌子,农民至有徒手而归者。”(《东坡集》续集“奏议”三)本节中下文“关赌”,即是关扑。②抹(mò):原本作“捄”,当是“抹”字之误。参见卷之二“东角楼街巷”注②。③寒食冬至三日:北宋官方规定,每一年当中的元宵节、冬至和寒食节这三大节要各放假七日。王楙《野客丛书》卷十六云:“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所谓前三后四之说。”这里说“寒食冬至三日”,可能是北宋后期又改为三日假期,或者是《东京梦华录》在此记述有误。

[译文]

正月初一是新年春节,开封府下令让民众纵情关扑三天。所有当官的以及百姓人家都从一早就互相庆贺新年。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用食物、小物件、果实、柴炭之类的东西,唱着喝着招人来进行关扑的。如马行街,潘楼街,城东的宋门外,城西的梁门外踊路,城北的封丘门外及城南一带,都搭了彩棚,沿街都是铺设着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具之类的货物。其间,也有舞场和歌馆,车来人往好不热闹。到了夜晚,富贵家院的女眷们也出来纵情地观赏关扑的场景,有的还进到舞场、歌馆里面观看,或者进入街市中的饭店里吃喝,这种习惯已成为京城里的一种风气,互相之间既不惊讶,也不互相笑谈。在寒食节和冬至的三天假期里也都是这样。即使是贫穷一些的百姓,在节日的这几天里也必须穿上崭新干净的衣服,置办酒席招待宾客,并相互敬酒,庆贺新年。

元旦朝会

正旦大朝会,车驾坐大庆殿①,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殿角,谓之“镇殿将军”。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②,白袍青缘。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入献。诸国使人: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③;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大使拜则立左足,跪右足,以两手着右肩为一拜。副使拜如汉仪。夏国使副,皆金冠,短小样制,服绯窄袍,金蹀躞,吊敦背,叉手展拜。高丽与南番交州使人,并如汉仪。回纥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散披其服。于阗皆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乘骆驼,毡兜铜铎入贡。三佛齐④皆瘦脊⑤,缠头,绯衣上织成佛面。又有南蛮五姓番,皆椎髻乌毡,并如僧人礼拜入见。旋赐汉装锦袄之类。更有真腊⑥、大理、大食等国,有时来朝贡。其大辽使人在都亭驿,夏国在都亭西驿,高丽在梁门外安州巷同文馆,回纥、于阗在礼宾院,诸番国在瞻云馆或怀远驿。唯大辽、高丽就馆赐宴。大辽使人朝见讫,翌日诣大相国寺烧香,次日诣南御苑射弓,朝廷旋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彼赐晏,三节人皆与焉。先列招箭班⑦十余于垛子前。使人多用弩子射,一裹无脚小幞头子、锦袄子辽人,踏开弩子,舞旋搭箭,过与使人,彼窥得端正,止令使人发牙例⑧。本朝伴射用弓箭中的,则赐闹装、银鞍马、衣着、金银器物有差。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翌日,人使朝辞。朝退,内前灯山已上彩,其速如神。

[注释]

①大庆殿:北宋皇宫中的正殿,相当于明清时皇宫中的太和殿。参见卷之一“大内”一节。②二量冠:即“二梁冠”,“量”为“梁”字之通假字。《宋史》卷一五二“舆服志”云,宋朝官员的进贤冠分七等,第一、二等为七梁,第三等为六梁,第四等为五梁,第五等为四梁,第六等为三梁,第七等为二梁。参见本书卷之十“车驾宿大庆殿”一节。③蹀躞:腰带上的饰物,多用金玉制成。《辽史·西夏记》云:“金涂银带,佩蹀躞、解锥、短刀、弓矢。”可知此物在宋代的辽国、西夏比较流行。④三佛齐:南洋的一个古国。南朝时叫干陀利,唐代叫室利佛逝,宋朝时叫三佛齐。即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见《宋史》卷四八九“外国传五”。⑤脊:即“瘠”的通假字。指其身材偏瘦。⑥真腊:古国名,汉代称扶南,唐宋时称真腊,明代改称甘孛智,讹为甘破蔗,明代万历之后称柬埔寨。⑦招箭班:禁军中由善于射箭的兵士组成的军事建制。《宋史·兵志》记云:“东西班弩手龙旗直、招箭班,共十二。旧号东西班承旨,择善弓箭者为招箭班。”⑧止令使人发牙例:意思不明,疑有误字。中华书局出版的邓之诚注本中,此处将标点断在“牙”后,“例”字随下文为“例本朝……”,似有不妥。从文意来看,此句的意思当是指辽国使臣射箭中靶之后,要按照常例给他一份奖赏。

[译文]

正月初一日举行朝会大典,皇上高坐于大庆殿之上。有身穿顶盔披甲、体貌高大雄壮的武士分别站在大殿的四个角上,称之为“镇殿将军”。各国使臣进殿朝贺。殿庭上列着法驾和仪仗,文武百官都头戴官帽,身穿朝服。各路举人中的解首,也身着士人的衣服依次站立,头戴二梁冠,官服是白袍镶着青边。各州驻京使官都带着有地方特色的贡品入朝献贡。大辽国的使臣头戴金冠,金冠的后檐又尖又长,就像一个大莲叶,身穿紫色窄袍,腰带上佩带金蹀躞作为饰物;副使腰缠金带,穿着汉人服饰。辽国大使拜见皇帝行拜礼时左脚直立,右脚跪地,将两手抱拳放在右肩为一拜;副使所行的拜礼同汉人的礼节相似。西夏国的正使和副使,都头戴着短小样制的金冠,身穿红色窄袍,腰带上佩有金蹀躞,披吊敦背,叉手行拜礼。高丽国与南方交州的使臣行的拜礼也与汉族的礼仪相似。回纥使臣都是长胡子高鼻梁,用布帛包在头上,随意地披着上装。于阗国的使臣都头戴小金花毡笠,身穿金丝战袍,腰间束带,并且带着夫人和公子一同前来,乘坐的是骆驼,带着毡兜、铜择等礼品前来进贡。三佛齐国的使臣都是身材瘦削且头上缠布,身穿红衣,衣服上织有佛像。还有南蛮一带的五姓番使臣,都将头发梳成锥状,戴着乌毡,拜见时所行的礼仪就像僧人礼拜一样。拜见皇上之后,即会赏赐给他们汉服和锦袄等。还有真腊、大理、大食等国的使臣,有时也派使者前来朝贡。那些大辽国使臣的住处都安排在都亭驿,西夏国使臣都在都亭西驿,高丽国的使臣则被安排住在梁门外安州巷的同文馆,回纥、于阗国的使臣住在礼宾院,其他各番国的使臣住在瞻云馆或怀远驿。只有大辽国、高丽国的使臣,朝廷才会在驿馆内赐宴。大辽国使臣入朝进见结束后,第二天到大相国寺烧香,次日到南御苑射箭,朝廷会选派射箭能手前往伴射,并在南御苑设宴招待,使臣的随从也都一同前去。先派招箭班的兵士十余人站在箭垛子前面进行警戒,使臣们大多使用弩弓射箭。先由一个头裹无脚小幞头子、身穿锦袄子的辽国人,用脚踏开弩子,拨弄一番,把箭搭在弩上,并已将弓箭瞄准之后再交给使臣,使臣只是发动牙机而已。按照惯例若使臣射中,要发给他一份奖赏。伴射的武臣射中靶即赏给新装、镶银马鞍,或者其他的衣服及金银器物等。如果伴射者得胜,在返京的途中,京城里的市井少年争相地拦着路,高呼着赞扬他们的神勇,路上观看者之多已将道路堵塞了。第二天,各国使臣入朝告辞。刚退朝,皇宫前边的灯山就都已点亮,速度之快如神仙施法一般。

立春

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①。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②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③。入贺讫,戴归私第。

[注释]

①鞭春:古时候庆祝立春来到的一种活动。府县官员表示劝耕,在立春的前一天,迎春牛置于署衙前,第二天用红绿彩鞭打牛身,叫做鞭春,也叫打春。②百戏:即杂技表演。汉代即有百戏的名称,从张衡《西京赋》等文献记载和当代出土的汉代百戏陶俑来看,汉代的百戏主要是杂技表演,包括吞刀、吐火、扛鼎、寻橦(爬竿)、冲狭(冲过刀门狭道)、燕跃(又称燕濯或燕子点水)、跳丸、走索等。南北朝后又叫散乐。唐代和北宋百戏比较流行。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七“乐考”记云:“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藏挟、杂旋、弄枪碗瓶、龊剑、踏索、寻橦、筋斗、拗腰、透剑门、飞弹丸、女伎。百戏之类,皆隶左右军而散居,每大飨燕,宣徽院按籍召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所谓的“杂手艺”即是百戏。参见卷之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一节。③幡胜:即彩胜。唐宋时风俗,每逢立春日,用金银箔罗彩剪作饰物或小旗子,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用来欢庆春日来临,并互相赠送,叫做幡胜。苏轼《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云:“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分类东坡诗》卷六)

[译文]

立春的前一天,开封府进献一头春牛到皇宫,以备在第二天鞭春活动中使用。开封、祥符两县,也各自在府衙前面放置一头春牛。当日一大早,衙署里的长官和部属在这里举行打春的仪式,就像州郡的仪式那样。府前两边的大街上,百姓们正在卖小春牛之类的小玩具,也往往给牛用彩花装饰,放在设置有底座的牛栏里,上面还排列着各种进行百戏表演的人物。人们还为迎春而制作一些小旗子、雪柳等物件,互相赠送。立春当天,宰相、亲王及百官,都会得到皇上赏赐的一些金银幡胜。入朝贺春谢恩之后,他们戴着幡胜回到自家府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