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
敛住又敲散
一街的荒凉
听——
那圆的一颗颗声响
直沉下时间
静寂的
咽喉
像哭泣
像哀恸
将这僵黑的
中夜
葬入
那永不见曙星的
空洞——
轻——重……
——重——轻……
这摇曳的一声声
又凭谁的主意
把那余剩的忧惶
随着风冷——
纷纷
掷给还不成梦的
人
(原载1933年3月《新月》4卷6期)
这首诗是林徽因的杰作之一,它几乎完美地将白话整合为诗的形式,既没有早期白话诗的浅近鄙俗,也不落旧诗因循的俗套。在结构上它采用“阶梯式”技法,参差错落的排布仿佛钟声的断续绵延,意象与结构达到美妙的和谐,这是新诗中较早的阶梯式诗歌的尝试,有学者认为,林徽因或许受到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钟声本属听觉,林徽因则将其形容为“那圆的一颗颗声响”,将听觉与视觉(甚至触觉)有效地沟通起来,如在眼前。全诗浸透在低沉阴郁的调子中,烘托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