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图说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186部分(第1页)

第186部分(第1页)

0日和11日,蒋介石邀请英、美等国大使和武官商讨中、英、美、荷、澳5国联合军事计划,并请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准将将下列4点意见电告罗斯福:

“(一)由华盛顿建议五国联合军事行动之具体计划,并以华盛顿为政治与军事中心点。

(二)在苏联未宣战前,由美国建议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缅甸、荷印区域问之四国联合军事行动之具体计划。

(三)四国初步谈判集议地点应为重庆,其永久地点再行讨论决定之。

(四)由美国建议五国军事互助协定之协定。”'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时外交》(3),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47页。'

罗斯福很快接受了这一提议,电复蒋介石:“立即发动步骤,准备一致行动,以抵御井同敌人,应视为异常重要之举。为达成此项目的起见,本人敬建议:由麾下最迟于12月17日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交换情报,并讨论在东亚战区最有效之陆海军行动,以击败日本及其同盟国。”'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战对外交》(3),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66页。'

罗斯福积极支持蒋介石的建议,主要是美国为了实现“先欧后亚”全球战略,迫切需要中国积极行动,在远东担负起阻止日本的责任。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明了指出了美国对中国的企图:“在英美总战略中,对德作战居第一位,位居第二的是横跨太平洋对日本岛国的大规模‘陆海空,行动,中印缅战区处于可怜的第三位。但是,就其战略和政治意义而言,世界的这一地区是极其重要的……它持续不断地提供以异常低廉的代价取得惊人的军事和政治胜利的可能性……从战略上讲,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政策的目的是使中国继续作战,因此要加强它,使它能够迫使日本入侵者付出不断提高的代价。”'〔美〕赫伯特·菲斯:《中国的纠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同时,罗斯福也十分关心缅甸的安全,因为在“英美总战略”中的远东部分设想了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防止日本进一步扩张的防线。这条防线一端的支撑点计划设在澳大利亚,另一端的支撑点设在印度和缅甸。因此,罗斯福希望借召开联合军事会议之机促成议而不决的中英军事同盟,支持并力促中国派兵人缅作战,以保卫缅甸和滇缅公路。丘吉尔也认识到中国战场和缅甸的重要战略地位。1942年1月20日,丘吉尔在给伊斯梅将军转参谋长委员会的电报中指出:“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我认为使滇缅公路畅通无阻要比保持新加坡更为重要。”'〔英〕温所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4页。'

次日,他又电伊斯梅指出:“缅甸如果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当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新加坡一旦沦陷,科里凡多尔必将相继沦陷,这将使印度大大震惊;只有强大的部队的来到和缅甸方面战事的成功才能把印度支持下来。”'〔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9~80页。'

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支持下,联合军事会议于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只有中、英、美3国代表。蒋介石亲自主持会议。他原本希望这次会议应该为太平洋的作战行动制定一个全面计划,既要包括共同保卫中国的计划,又要包括共同保卫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缅甸、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计划;并制定陆海空部队的作战计划和租借物资分配计划作为补充。

因此,在联合军事会议上,中国主张规划足以兼顾整个亚洲地区的战略。但是,英方却只重视自己的利益,只关心其在亚洲的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和印度的安全。因此,会议伊始中、英之间就发生争执。英国代表韦维尔上将的态度十分明确:英国在东南亚对日作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殖民地。他认为远东盟军的当务之急,是防止日军进攻印度和缅甸,并且要求加强在缅甸的空军力量;在此之前,英方已公开将缅甸境内的一批美国援华物资据为己有,对此,蒋介石十分气愤,让何应钦发言声明:中国愿将所有在缅甸的租借物资全部退还美国,停止中、英、缅合作。美国代表马格鲁德当即出面调停。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联合军事会议终于达成协议,将美国军事代表勃兰特少将提出的草案修改为《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向罗斯福总统报告。其主要内容是:

(一)首要的是防止敌人进攻缅甸,它对于中国的继续抗战和从中国向外扩展的任何联合作战都至关重要。

(二)通过继续以物资供应中国的办法为中国军队能为对日最后进攻进行准备和训练。

(三)中国军队继续牵制在中国战线上的日本军队。

(四)一旦人力物力允许,即转为用可调集的全部中、英、美军队进攻日本。

(五)设在重庆的联合军事委员会将召开会议,并提供建议和情报,使盟国最高作战委员会能够制订东亚战略。

(六)希望尽早在美国设立永久性组织。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遂告成立。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对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亦即《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后正式形成。

同时,蒋介石就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美国的史迪威中将被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形成盟军共同对日作战。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三十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第二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经过

一、英方阻挠中国军队人缅布防及英罩在缅甫的溃败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蒋介石就召见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指出中英有协调行动以保卫缅甸的必要,并询问需要多少中国军队人缅作战,丹尼斯回答可能需要1个团,也许过不了多久还需要2个团,总共1个师。蒋表示准备提供更多的兵力,立即提供3个师,不久再提供另外3个师。丹尼斯没有进一步响应这项提议。10日,丹尼斯晋见蒋介石,请派中国军队入缅布防,蒋于11日令第6军第93师开赴滇南车里,原驻车里和佛海的第93师加强团入缅进驻孟洋,接替景栋附近英军防务;令第6军第49师以1个加强团即开畹町,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中将指挥,准备向景栋前进。同时派侯腾率中国驻印缅军事代表团飞缅,筹备中国军队入缅事宜。

15日,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准将向蒋介石转达了美国陆军部关于希望中国尽速派兵入缅布防的建议,蒋当即首肯,于16日令第5、第6军向滇西保山、芒市等地集中,编组远征军,准备入缅作战,但韦维尔借口滇缅路运输不便,拒绝中国军队迅速入缅。24日,蒋介石告诫韦维尔:“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国可以派遣八万人入缅作战。”韦维尔立即答称:“如由贵国军队解放缅甸,实在是英国人的耻辱;我们只要请贵国能惠允拨借美援物资就可以了。”'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13册,中央日报社译印,1978年版,第13页。'

这使蒋介石大怒,并于26日发电:“昨会议英方表示第五军及第六军主力(欠九三师及四九师之一团)暂时毋庸入缅……该两军停止前进井分段在昆明及滇缅沿线上集结待命”'《中国入缅军参谋团团长林蔚缅甸战役作战经过及失败原因与各部优劣评判报告书》,中国军事图书馆存,以下简称《林蔚报告书》。'。至此,中国军队动员入缅遂告停顿,中英关系趋于紧张。

同时,印度英军统帅部错误判断敌情,认为日军将由泰国北部进攻缅东掸邦高原,然后分兵攻占腊戍和曼德勒,故而断然否定了中国方面“关于中英联军缅南会战的建议”。1941年12月15日,侯腾率中国驻印缅军事代表团随丹尼斯飞抵腊戍后,即会晤了英缅军总司令胡敦,并提出了“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主张集中英军主力和中国第5、第6军在勃固至毛淡棉地区与敌决战,只以一部兵力置于景栋、兰柯等地向泰国苔戒,但被否定。因而胡敦仍将防御重点置于掸邦高原,在缅南的防御却十分脆弱。

1942年1月初,英印第17师由印度来援,该师以第48旅接替毛淡棉及其以南防务,主力置于仰光。2月初全部集中拔安地区布防。而英澳第63旅和英装甲第7旅于2月下旬才赶到缅甸。

1942年1月4日,日军第55师冲支队率先突破泰缅边境,于19日占领缅南战略要地土瓦;1月20日,日军第55师主力突破泰缅国境,于22日占领高加力,31日占领缅甸第二大港口城市毛淡棉。英印第17师师长斯迈思少将决心退守萨尔温江西岸及米邻地区。2月3日,日军第33师一部攻占萨尔温江东岸的拔安。8日,日军第55师强渡萨尔温江,突破仰光以东第一道天然屏障。9日,日军南方军向第15集团军下达了合围仰光,并准备北进曼德勒和仁安羌的命令。17日,饭田祥二郎在毛淡棉决定第15集团军全军出动以攻占仰光。日军第33师和第55师两路并进,于20日渡过比里河,全力围攻米邻,迫使英印第17师于22日向锡唐河后撤。锡唐河是一条宽450多米的大河,河上只有一座大桥。英印第17师主力尚未撤至河岸,守桥英军即遭日军快速部队的攻击,于是炸毁大桥,以阻止日军渡河。23日,英印第17师打开出路抵达河岸时,发现桥梁已被炸毁,前面只是滚滚流水,以致陷入绝境,遭到日军追击部队的重创,仅有师长以下3300余人逃回勃固地区。

英军在锡唐河的惨败,使英国军政界充满了辛酸的感情。即便如此,英国仍将救援缅甸的希望寄托于英联邦成员澳大利亚身上。丘吉尔甚至罗斯福都曾亲自出马吁请澳大利亚将正从中东返回澳大利亚途中的澳军改调增援仰光,但均遭拒绝。

3月4日,日军第55师击溃英装甲第7旅的抵抗,突破仰光以东最后一条防线勃固河,于7日占领仰光东北100公里的佛都勃固。开战仅仅两月,英军未作重大抵抗即濒于崩溃,缅甸战局危殆。至此,其阻挠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态度才有所改变,但起初仍要求中国军队一团一师地分散入缅,以便控制。土瓦失陷当天,胡敦即要求中国的刘观龙支队开赴景栋以南60公里处的孟帕亚地区布防。22日,他又电呈韦维尔,请求同意中国第6军第49师全部入缅,以担任泰缅边境守备,但遭到拒绝。为此,丘吉尔于23日电告韦维尔:“我对你拒绝中国帮助防守缅甸和滇缅公路的理由,依然困惑不解。我知道,你现在已经接受中国第49、第93两师,但是中国第5军和第6军的其余部分就在边界那一边驻扎着……我必须把美国人的看法告诉你,在许多美国人的心国中,中国显得同英国一样的重要。”'〔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第1分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91~192页。'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