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再比如,对很多大学生来讲,英语四级考试很重要,因为它多少会影响你的毕业;但是,英语六级考试就没那么重要。准备上,托福考试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毕业之后有没有机会留学,并且,托福考试准备的很好,最终成绩很高的话,没可能在英语四级考试这个小阴沟里栽倒。

大学里还有很多潜规则。比如,有的老师尽管貌似很认真地出了考题用作期末考试,却实际上用出勤率打分;有的老师会用很隐晦的方法暗示期末考试重点;你最好花点时间向师哥师姐打听一下,以便将来可以进可攻退可守。用你的智力把你立于不败之地,管他来者是“东邪”还是“西毒”,是“铁捕”还是“鳌拜”,反正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很重要的考试,就是那些终将对你来讲成为通行证的考试,比如高考,比如考研,比如托福与GRE,就别想着什么智取,什么捷径,什么速成,统统没戏。其实,很少有什么考试考验你的智商,本质上来看,谁准备的更久,准备的更充分,谁就更可能胜出……尤其是像SAT、托福、雅思、GRE、GMAT这种设计精良的考试。

最好大一就开始准备这些对你的将来非常重要的考试。如果经济上并不那么紧张,就尽量就近上一个什么辅导班,管它是不是新东方。培训班不像考试那样,一定要准备好了再去;实际上,应该是去听完课才知道该准备什么。如果,没条件去上课,也不用为了没听到笑话而遗憾,在任何地方,好老师永远是少数,你遇不到也不怪你。互联网是个好东西,只要你有阅读能力,只要你会用搜索引擎,总是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花上一个月左右,谁都可以做到对某个考试相当地了解。

而后,就是想办法搜集资料。什么真题,题库,以及其他的参考书。多问别人,但是在提问之前,一定要尽量自己找答案,实在找不着了,记下来。如果你问的都是随处可以获得答案的问题,别人懒得帮你。如果三番五次地麻烦别人,他想不烦你都很难……所以,最好提前整理好所有要问的问题,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

准备考试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只不过,不要被动做题。做每道题都要认真。每道题,都肯定对应着某个学习难点。一道题做错了,就是一定有哪个学习难点没搞清楚,赶紧记下来,之后要全面补习。就算作对了,也要看看其他选项,想想都针对那些常见错误?做题的时候没有整理习惯的人,就算有个好老师整天盯着都没用,永远在任何考试中拿不到高级通行证。

边做题边整理还不够。还要经常找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记录。很多的时候,只能通过重复锁定问题所在。前些日子,有个朋友出版了一本译作。我们一块儿吃饭的时候,他慨叹说,“又发现了两处错误,惭愧啊!” 我劝慰他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你知道么,要是你去剃光头的话,无论理发师怎么小心,最终总是会留下几根毛……”一样的道理,为了获取通行证,并且最好是高级通行证,我们能做的就是消灭我们可能的错误。所以,反复的次数越多,错误存在的可能越少。

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想更上一层,那还有另外一个终极技巧……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教是最好的方法。清楚明了地表述那些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你没能给别人讲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没想明白。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你发现你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浅,记住,教别人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可能教会别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只能是尊重。

总结一下:

0。 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1。 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2。 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3。 做题是最好的准备方法。

4。 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5。 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6。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4。f 学会记笔记

懒得记笔记的人,通常都是聪明人。正因为他们聪明,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错,完全听得懂,所以就没有必要记录下来。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聪明”的人是不会听从劝告的,因为他们无法知道自己因为不记笔记会失去什么。一旦陷入“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地,就已经无从解脱。

首先,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我们常常在电影里看到记忆力超群的角色,有人能够大段背诵《圣经》里的内容,比如,《低俗小说》里的塞谬·杰克逊;有人能够瞬间数出洒在地上的牙签数量而后永生不忘,比如,《雨人》中的达斯汀霍夫曼。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很多天真的人以为真的有很多人可以做到这样神奇的境地,甚至认为自己同样也是人,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事儿要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让我明白“记忆力超群”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父亲就是记忆力超群的人。他是我见过的最会引经据典的人,每次都能做到举座皆惊的地步,而他总是显得举重若轻。终于有一天,在我想从刚刚读过的一本书里引用一个精巧的句子来证明我的观点的时候,我突然脑子短路,句子说了一半不到就卡住了,剩下的那一半就跟刚刚放的屁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只弄得前半句像那个屁一样恶臭。

我的窘迫把父亲逗乐了。他想了想,告诉我说,别紧张,去把那本书找来,翻到那句话看看。我一定很尴尬,但是,还是照着他说的去做了。等我回到客厅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打开看看”。这是一个早已记得满满的,并且已经被翻破了的笔记本。打开一看,里面每一页都是各种各样的典故。令我惊奇的是,在每个典故下面,竟然都标记着日期……是他在貌似随意谈话时用了这个典故的日期。当然,除了日期之外,还有很多貌似潦草却信息充分的备注,比如,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轶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父亲的那句话,我永远记得……“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

相信我,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神奇”的记忆力。别忘了,“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如果,我们忘了去记笔记,那些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哎呀,怎么死活想不起来了?”……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如果你真见过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相信我,估计他们也一定用了某种属于他们自己的方法,浇注了大量的耐心才可以做到。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想不费吹灰之力做到,肯定是做梦。我倒也相信这世界一定有人天生就可以做到,只不过我不知道他是谁而已,不过,我确定地知道的一件事情是,那人肯定不是我。前面的文字中,提到过《The Tipping Point》里面的那位记得1600个人名以及相关信息的达拉斯商人Roger Horchow,如果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和耐心,怎么可能做到呢?

另外,记笔记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听不懂”才记下来以便过后消化的。任何人学习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们学习的过程与牛“反刍”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多的时候我们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过去对它并不完全理解。哪怕是一句在普通不过的话,都可能如此……我好像提过,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深意。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很久之后发现,过去的理解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或者驴唇对马嘴…… 反正怎样都不对。遇到这样的时候,记笔记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

迈克尔海特,是托马斯尼尔森出版社的CEO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听课,参加会议,或者是进行研讨,记笔记都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

1。 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2。 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 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他使用如下方法把页面分成不同的区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