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蒋经国之子女简介 > 第24部分(第2页)

第24部分(第2页)

雷宁说:“这个很好,多从实际考虑吧?”

小蒋问:“考虑什么呢?”

雷宁终于决定向他反映一些新的动态,有些青年对他有点失望,什么都迁就,进而语重心长地说:“你得依靠青年,放弃他们就没有冲锋陷阵的人了。”

小蒋很简单地说:“我再来一篇《是非辨》,剖剖我的心。”

雷宁笑了:“这就没有必要啊!只要以后做得多,做得对,也就解决了。”

小蒋说:“我得表示!”

“表示什么?没有必要!”雷宁建议他不再发表文章,而他还说要继续“表示”。他沉默了一阵,移身打开箱柜,抱出一摞16开的蓝色本子来,完全是线装,封面上贴有题签,写着“日记”两字,堆在雷宁的面前。

雷宁不明白他搬出这些日记本来干什么,心想既然拿出来了,就是让他看的意思。他当即打开来,原来在印有10行红线的本子上,用毛笔写得非常工整,一笔不苟。再细看下去,是蒋经国在苏联所写的日记。雷宁真是吃惊不小。他想,小蒋在苏联一定用俄文书写,即使用中文,也一定是钢笔字,哪里知道竟是毛笔字,整整齐齐,一如中国的古籍,加上线装。这种坚毅的意志,这份尊重中国传统的执拗,使雷宁不能不钦佩。

小蒋说:“我想挑一二篇出来发表。”

雷宁立即理解小蒋的良苦用心,马上表示:“这个办法很好,先在《新赣南》上登,然后在别的地方转发。”

“你挑吧!”

“我没有全看,怎么挑?我看你先挑,然后再定那一篇。”

“你说我怎么挑?”

雷宁建议说:“政治色彩、生活气息都得有,既要有可读性又要有内涵,使人能看到你要与共产党继续合作,不搞倒退。”

小蒋大约同意了,就挑了二三篇,因为都很短,雷宁很快读完就说:“就用《石可夫农村》这一篇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精诚团结”门面(3)

雷宁认为这篇东西很感人,也表现了蒋经国纯真敬老的本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对给予他帮助的老农妇念念不忘!

雷宁很欣赏这一篇日记,就找人去抄了出来,在《新赣南》月刊上发表。为了使这一篇东西能在别的地方发表,他把它转给在桂林的《救亡日报》。过了不久,终于登出来了,表明了小蒋的心迹,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他在赣南推行新政的良苦用心和动机。使那些对他的非议有所收敛。

这段时期,小蒋经常跟身边的人谈起苏联的生活,以排解他胸中的郁闷,并消除身边左倾人士对他的误解。

有一次,小蒋跟编《江西青年》杂志的赖天球谈起他的大儿子孝文,在西伯利亚矿山上出生时,在零下40度的天气中,冻得哭不出声来,他剪下一大块呢大衣加裹在婴儿身上的艰苦境况。还坦率地说出他自己在极端无奈时,拿过别人的肥皂洗尿布。后来在自我追悔中,主动买了一块送还失主。他在谈这件事时,还引出了中国古书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名言,认为道中了真理。

这段时期,在蒋经国的办公室中,挂有一幅《同舟共济图》,值得一提。

图中画的是一条即将翻覆的渡船,在乌云翻滚的大风大浪中,几十名水手光着上身,坐靠船舷,同舟共济,拼力划桨,与狂风恶浪激烈搏斗欲抵彼岸的情景。更有意思的是,画中的舵手与水手都不是一般人,细看人像,那右手紧握舵柄、左手指点着前方者不是别人,正是小蒋的父亲老蒋,当年国民政府军事当局最高统帅蒋委员长。昂首向上用力扯起风帆的,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胡汉民。船的前首,有一手搭凉篷、瞻望方向者,是外交部长张群。紧靠张群一侧的长髯垂胸者,帮助把握方向的是监察院长于右任。胡汉民身旁立着的是张学良将军和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政学系首脑杨永泰、财政部长孔祥熙。上面是舵手一级的人物。水手依次是:靠近船首、头上贴了一块小纱布的是不久前在国民党六中全会期间遇刺的汪精卫,后侧第一名水手是冯玉祥,接下去是立法院长孙科、###长王世杰、军政部长何应钦、粤系将军张发奎、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实业部长吴鼎昌等;船右侧的水手依次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阎锡山、×××、司法院长居正、抗日名将马占山、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等。船尾插有一面青天白日旗,在大风中飘扬。船在惊风骇浪中颠簸前进。作者署名为超真。丙子年,即1936年作。

小蒋办公室的墙壁上,还挂有“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为“中正”署名的联幅,另一幅系孙中山先生亲笔给“介石吾弟”的联轴:“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在他办公桌坐椅后面,还立有四折贴屏风一座,屏风上装有放大的摄影照片,系老蒋在1926年率师北伐,在南昌新建县郊区西山万寿宫附近,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作战于前沿阵地指挥时的战地摄影。老蒋头戴太平边军帽,身着普通军服,胸前挂个望远镜,腿上扎了绑腿布带,脚穿麻织草鞋,站在战壕山丘上,挺潇洒地观察敌阵。

小蒋经常双手叉腰,聚精会神地欣赏挂在墙上的这幅体现团结抗日主题的大杂烩《同舟共济图》。

1936年蒋介石五十寿诞时,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特选这幅画为祝贺礼品,派南昌警备司令赖伟英乘专机护画飞经南京呈献。一时间新闻媒体广为宣传。当时还有人盗版牟利,闹出大打笔墨官司的轶闻。

《同舟共济图》这幅画的作者彭友善(号超真),是当时的青年名画家,时任江西省教育厅图画指导员。在全国军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形势下,他为呼吁全民团结抗战,共赴国难,以同舟共济作为画的主题,在1936年花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此画。他用国产宣纸和彩墨,融汇中西绘画技法,布局构思和人物素描都十分形象,为有时代气息之艺坛佳作,令画坛瞩目。

既是团结抗战,共赴国难,就少不了共产党。据说,《同舟共济图》的原稿上是有共产党的,画稿草图上的冯玉祥这个位置,原先是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冯玉祥站在阎锡山旁边。当时,彭画家花了很多时间收集这些人物头像,才拟成草图,正想动手着墨,教育厅长程时炫来到他的画室。他看了这幅题为《同舟共济图》的大画草图,连声赞好。但当他仔细端详了一遍,发现船上左侧第一个水手是毛泽东,便紧蹙起了眉头,吓得脸色也变了,说:“友善,平日只晓得埋头搞创作,怎么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彭友善在一旁听了,不知他指什么,忙紧张地问:“画上有错误么?请厅长示知。”程时炫一指毛泽东的人头像,问:“这个人是谁?”

彭天真地回答道:“哦,这个呀。现在国难当头,各党各派领袖应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赴国难嘛。”

。 想看书来

“精诚团结”门面(4)

程时炫见他书生气十足,不懂世事,便厉声说:“你这样画很危险,我们怎么能和共产党同舟共济?委员长如何会与毛泽东共赴国难呢?!你好好想想吧!”说完,他转身走了。

彭友善就像被冷水浇头,原来的创作热情一下就被浇冷了。晚上回到住处,他和住在楼上的乡贤吴宝田、吴尧耕谈起此事,吴尧耕(江西余干县人氏,光绪年间的举人,民国初之议员,曾任大江报副刊主编等职)听后大吃一惊,点拨彭道:“你大哥友仁去了###苏区,全省都通报了。如果程时炫将这件事联系起来,你就定遭不测之祸。要赶快把毛泽东改掉。”

这么一说,彭也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他就把毛泽东改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