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从英租界返回官邸向徐振汇报搜捕情况的那天他就知道了:将军已经不再信任他。
山东的遗留问题终归还是让徐振心里结了疙瘩,遑论此前白小姐和徐隽旋退婚的事也加剧了徐振对他的戒心,对方大抵已经断定他和白小姐有其他瓜葛、因而才特意为她遮蔽她哥哥的行踪。
这种情形下徐振会怎么做?泰半会安排冯览派人去盯白公馆,一旦白家人有任何异动他都会立刻察觉,届时她二哥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要束手就擒。
他料定了这件事,却不能在明面上出手帮她,好在后来他的人也发现白老先生去同青帮接触了,这是一个转机。
他在徐振手下做事已有五六年光景,为尊者向来不屑与本帮流氓打交道,可在沪上青帮又是一个不得不与之周旋的力量,徐振自己没有心力,是以一向是将这些事推给他料理的。他同青帮的交情亦深,曾在很多事上给他们行过方便,前脚白老先生刚找过他们,后脚他就得知了这个消息,晓得白家人在码头上的安排与布置了。
青帮的确神通广大,鱼龙混杂的码头也的确是他们的天下,可眼下徐振和冯览已经下了狠心,便是黄先生亲至也没多少分说的余地,这条路怎么可能走得通?
倒不如让这条路成为一味饵料,让冯览以为白家人已经入局,背后瞒天过海方才有一线生机。
他于是秘而不宣,只又在暗中去找薛家那位小姐询问眼下白清远的下落。她是真心记挂白二少爷的安危,一听事情背后的危机便心神大动,只是她毕竟见过他和白小姐对峙的画面,因而并不全心信他,反问他:“阁下那日在租界不是还打定主意要抓人?如今是当真转了主意还是只为引我入局?”
他冒着被徐振和冯览发现的危险与薛小姐见面,面对这样的质疑也难免心中无奈,默了默只道:“倘我立意要抓人,今日又何必来此同小姐说这些,岂非多此一举?”
这样的反问虽然确乎很合情理,但其实也未必有多少说服力,倘若搁在平时薛静慈必然也要再多些推敲,可眼下白清远正在生死一线之间,她也是慌了神,匆忙之间终归还是信了他,将革命党们的落脚之处尽同他说了。
他没时间耽误,很快就去白清远下榻的地方跟他见了一面,那位少爷倒很有胆色,见了他也不慌乱,还摆摆手让身边已经掏出枪来的革命党“稍安勿躁”,又亲自给他倒了一杯凉茶。
“三少爷是徐家的义子,如今又为何来帮我?”白清远看着他问,散漫的外表下隐匿着不易察觉的警惕和审视,“难道……是因为看上我妹妹了?”
他不意对方会在这样严肃的时刻忽而提起白清嘉,彼时眼中浓烈的墨色亦有微微的起伏。
为了她?
……的确。
他至今仍不能忘记那夜在租界时她看他的眼神,执拗又脆弱,偏偏还要伪装出一副坚强的样子,其实那时她一定已经怕极了、又想对他诉说委屈,他其实已经看出了她对他的信任和小小的依赖,那让他的心忍不住一阵酥麻,可最终他却不得不板起面孔来辜负她。
……她一定对他很失望,也一定会怨怪他吧。
天晓得他有多想在她那双美丽的眼睛里看到明艳的笑意,五六月的木槿花正值最好的时令,合该乘着春色的余韵生出些夏日的烂漫,凄风苦雨并不适合她,她应当永远生在最金贵的花园里,一辈子都被人好好爱护着。
可她也不是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唯一原因。
他曾见清廷腐朽,乃至在光绪三十一年亲眼目睹了日俄为争朝鲜而于旅顺大战,国人伤亡几何?其耻之痛不逊于马关,令全国上下至今记忆犹新。他是官身,还是方启正方先生亲口赞誉过的学生,眼前清清楚楚铺着一条青云路,可那一场大败摧毁了他对那个朝廷乃至于是那个时代的信任,亦不再相信自己能在原本的位置上为这个早已风雨飘摇的国家做什么了。
于是他辞官离京,捐弃了此前十数年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的一切转进陆军军官学校,从无人问津的角落开始,从头再走一条新路。
他不是不迷茫的,一个人之于一个时代只是沧海一粟,即便是帝王将相也难逃被裹挟的命运,中华已失大运,未来的路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他在那个不知前路的角落孤独地留守,眼里倒映的是山河的破碎和国家的耻辱,所幸最终还是迎来了改朝换代的一天,民国新立,百废待兴,世道好像就要变好了。
可最终……却不是这样。
如今的政府有多少弊病?前人用鲜血浇出来的诸多主义都已成了一纸空文——譬如徐振,当年在辛丑之祸中亦是甘愿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甚至还在甲午之战中痛失了自己的爱子,谁能说他没有一颗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可人却是会变的……破立之际的诱惑太过强烈,他也终究成为了欲望的顺民,年轻时的义薄云天最后叠成了一本厚厚的账簿,每一款记的都是这个国家对他的亏欠:他的伤病、他失去的孩子、他消失的青春……
然后呢?他就要开始掠夺了,要把自己曾经的付出连本带利地讨回来,成为能够荫蔽子孙后代的福祉——也或许不止是这样,他也许也同样对这个国家感到绝望,因此才在自己的暮年变得如此疯狂和荒唐。
那他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