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一生孤注掷温柔 阿堵 讲了什么 > 第〇五三章 咸怀忠良(第1页)

第〇五三章 咸怀忠良(第1页)

第〇五三章咸怀忠良

八月二十四这天,太师捧着一堆奏折请皇帝御批。都是秘书省和兵部拿出的封兰关失守应对方案,预备朝会时向群臣宣布。舅父亲自拿来的折子,赵琚不敢偷懒,一份份提笔批示,且装模作样看上几眼。封兰关失守的消息刚传到宫里时,确乎把万岁爷吓得不轻。不过既然舅父说封兰关本来就只是个前哨,而峡北关有重兵驻守,固若金汤,万无一失,那又何必杞人忧天?

这桩事情办完,宁书源道:"陛下,前儿给陛下说的谢家孩子的事情,迟妃娘娘那里还没有讲罢?"

"舅父不是说等他们认了外祖,好好学一学规矩,再进宫见迟妃?"批了半天奏折,一件趣事也无,皇帝有点儿不耐烦,"朕又不是小孩子,这点事情还沉不住气么?"

宁书源神色依旧:"老夫只是怕陛下宠爱迟妃,一时高兴,忘了分寸。"

赵琚心道:怕是皇后又跟娘家诉苦了。到底不敢直接出声反驳。宁书源也就趁势告辞。

送走国舅,安总管报傅大人来了,皇帝才觉得心情好点。

傅楚卿从袖子里掏出几张纸:"陛下,这是富文堂呈上来的书样,请陛下过目。"安宸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退开几步,让他君臣二人共同参详。

赵琚接过来,一共四张彩绘春宫,工笔重彩配清明体行草,富丽曼妙,只不过构图镶边是四种不同的式样。大致扫扫,顿觉眼前一亮,浑身发热,干脆坐下来慢慢细看。

第一张,满眼粉灼灼的桃花林,树下草色如烟,星星点点散落着金盏花,旁边高石上丝萝攀附牵连。一对男女就在草丛里成就好事,衣裳五彩缤纷挂在树梢。画面冶艳绚丽,全用正面写实手法,纤毫毕现,春意盎然。画上题诗一首,曰:"百草斜连一道开,多情翻作雨云台。春风亦解人间愿,金盏银萝一处栽。"

赵琚对侍立一旁的傅楚卿道:"这画儿画得放荡,诗却写得含蓄,点到即止,挺好。"仔细看看,人物面庞姿态细腻有神,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把四句诗又念了念,眉毛一跳一跳:""金盏银萝一处栽"——比喻新奇贴切,意味深长啊……"

"陛下圣明。"

再看第二张。这一张画的显然是庭院夏景。左边一丛修竹,右边一方小池,池子里还有几朵莲花,十分清纯。然而院子中央的秋千架上,两个人赤条条相拥叠坐,一个正面一个背面。因为脸对脸的关系,观者只看见雪白的脊背,交缠的大腿,飞扬的发丝。秋千正荡在半空,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呼之欲出。

"咕咚"一声,赵琚咽了口唾沫:"这主意——谁想出来的……嘿嘿!"

傅楚卿心道:"看来这事儿还真没找错人,富文堂的老板果然是个知情识趣的主儿。不过万岁爷想玩这招……"——别的倒也罢了,保卫工作不好做啊……

赵琚把画看了半晌,才转而读上边的诗,道是:"风淡日高午未眠,中庭忙却软秋千。斜笋近阶穿石透,小莲抽鞘露荷尖。"失笑:"嘻!好一个"中庭忙却软秋千"!嗯,后头两句双关也算过得去……"

赞叹一回,兴致勃勃看第三张。

这一张却带着情节,似乎是两个人在后花园门边私会,一丛秋海棠遮住了大半身影。男子双手撩起女方罗裙,亮堂堂的月光把裙下美景毫无保留的呈现给了观众。

赵琚瞧了一会儿,忽道:"这脱一半……反倒比全脱更有意思呢……"再看画上四句诗,写的是:"轻衫掩尽嫩红消,宝钿搔头玉步摇。连襟怀抱秋思晚,沁露海棠不胜娇。"抬头对傅楚卿道:"这题诗之人也算深得风流旨意,不写当时云雨,却着笔于事后娇慵之态,又暗写沉溺于欢爱,忘了分别将近,喜中含悲,故而格外销魂……"

"听富文堂说话,应是请了名手,执笔人并不知道做的是进宫的贡品。"

"怪不得。画倒也罢了,妙在构思,功夫未必罕见。这笔"清明体"的字真正洒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写的。"又点头道,"不知道好。不知道,才能写得这么顺心随意。"

傅楚卿捧场:"只可惜陛下少了一个风月场上的知音。"

"哈哈……"赵琚笑,"说的也是。"

拿起第四张。这一张到冬天了,场景移至室内。地下暖炉熏香,空中烟雾缭绕,重重纱帐里头两个人搂成白花花一团。男的正伸出一只手去摸案头的金托儿和丝罗带,也不知打算用在什么部位。纱帐缝隙间露出窄窄一抹玉盘红豆,颤巍巍的立着。

赵琚琢磨琢磨,叹道:"这差不多全遮了……比那脱一半还要勾人,呵呵……"眯起眼睛,摇头晃脑诵读画上题诗:"掌上琉璃闲弄珠,杯中琥珀笑倾壶。冰含梅蕊争明艳,雪入松阴半有无。"

"这诗……"仿佛一时想不出如何评说。

傅楚卿试着接口:"微臣觉得,这诗若不是题在这画上,只怕瞧不出半点春宫的意思……"

赵琚轻拍桌面:"有理!没有这画,此诗十分闲情逸致;配上这画,顿时香艳非常,字字比拟,句句双关……哈哈,好!"

从头到尾再看一遍,捏着第四张对傅楚卿道:"朕比较中意这个样子,对角双钩流云纹清秀大方,压当中的工笔重彩正好。至于画和诗——你跟富文堂的人说,就照这个水准来,重赏。"

话说西京皇宫有一个最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坐南朝北——和历代宫室正好相反,完全不符合《正雅》中圣人关于帝王之仪的规定。原来大夏国的传统,外放亲王为了表达对皇帝和朝廷的忠心,府邸一律朝着京城的方向。还是睿文帝赵承安在蜀州做王爷的时候,留下了坐南朝北的逸王府。后世几经修缮扩充,成为皇帝巡视蜀州的行宫。赵琚入蜀之后,自然先安顿在这里,后来便没有再搬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