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崇祯帝借“灾后重建”强势推出“新政”,立刻遭天下“藩王”反对,却不知另一时空已早有案例。
在另一时空,当朱元璋在江苏南京站稳脚跟并建立“明朝”政权时,却给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制定了历史上最低的工资标准,同时反而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享受着超高的福利待遇。这就是明朝与其他朝代的不同。
这些皇子皇孙们不受官府管制,不被律法限制,而且地位高崇,就连普通的王公、大臣们见了他们,也都要“伏而拜谒”。尽管明朝“藩王”们在“靖难之役”后被皇帝禁止互相串门和进京面圣,但生活不受影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能一直保持生活富裕,不惜恢复了“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全国各地做“藩王”,希望这些“宗亲子弟”将来能通过血缘关系,共同“夹辅皇室,安定天下”。
然而,朱元璋高估了“血缘纽带”作用,而没意识到“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非“血缘宗亲”,故才会出现儿子抢夺孙子的皇位,后世子孙之间因“削藩”和“立储”而爆发了生死搏斗,彰显了政治的本质。
所谓“社会性”就是“阶级性”,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和“统治阶级”内部间的权力争斗。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寇”,说明权力争斗与是非曲直无关,与道义仇恨无关,只在心狠手辣和实力对比。
这些“藩王”拥有大量良田、土地,既不用纳税,而且能世代相袭。即便如此,太祖朱元璋还生怕后代们过于劳累,于是专门规定只要是他朱家的子孙,从此以后就不能出门做事,只管享受人间清福就好了。
于是,从十岁开始,“藩王”们就由官府发放俸禄。在“藩王”结婚时,朝廷还会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等到“藩王”死后,朝廷还会报销丧葬费用,可谓是从生到死,“藩王们”都被“太祖爷”安排得妥妥当当。
由于朱元璋的宠溺,这些“藩王”们有钱有兵且超脱于官府,很快成为了大明王朝最不稳定的因素。于是,在“靖难之役”后,朱棣以自身为鉴,防患于未然,就剥夺了“藩王”的军权,加强对宗藩的监视和控制。
经过几代皇帝的完善后,明朝逐渐形成了严格的“藩禁”制度。这些制度对“藩王”们进行了严格限制,即宗室们不能为官,不能参政,更不能拥兵。毕竟“太宗成祖皇帝”朱棣就是以“藩王”身份凭实力夺权上位的。
到了明朝中后期,连宗室经商也被禁止。“藩王”之间不得见面,连出城居然都要向皇帝请假。在这样的“禁藩”制度下,各地“藩王”基本上都成了被软禁的“囚徒”。当然了,其生活条件还是比绝大多数人好的。
无所事事且饱食终日,在没有压力又被绝对禁止工作的情况下,唯一的娱乐方式也就是狂生孩子了。
因“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很快就有聪明的藩王发现,生孩子居然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比如生一个“郡王”就有禄米贰千石,生个“镇国将军”也有米一千石,算起来这“生娃”居然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君王”就是“藩国世子”,“镇国将军”就是“藩王”们的“庶子”,至于王爷们生的“郡主”,奖励则相对少些。
于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增收增产,各地“藩王”们作为明朝的皇族,就鞠躬尽瘁,拼命的招妻纳妾,苦苦耕种,更有天赋异禀者,其子女数量竟然多达百余人!男女反正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正德年间,山西“庆王”因子孙过多,导致弄不清楚自家的人口数,便只能向朝廷求助:“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乞令各将军府查报。”此事轰动了朝野,成为“经典案例”!
于是,为了防止宗室人数暴增,朝廷只能下令限制宗室们的娶妻数量,即“郡王”在正妃之外,妾媵不得超过4人;“将军”的妾室不超过3人;“中尉”的妾室不得超过两人。这才稍稍减缓了藩王们的增长数量。
毕竟朝廷每年划拨给各地“藩王”的给养和经费有着严格等级规定,不可能是“按需分配”,但也不能说是“按劳分配”,万一某些“藩王”们的子孙后代繁殖过快,就会导致他们家人均福利骤减,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kuaishuku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