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帝国的朝阳 > 第80部分(第1页)

第80部分(第1页)

之所以在成立银行以及铸币的问题上,唐浩然能如此沉得住气,究其原因倒也简单——没人!就其本意而言,在资金捉襟见肘时,他自然想尽快发行银元、铜元以及纸制的银元券,但货币又岂只是发行了事?

没有一个懂“金融”、懂银行的人去主持这件事,谁能保证朝鲜的铜元最后不变成湖北的铜元,尽管“铜元”是自己为“我大清”准备的一剂毒药,可这剂毒药若是毒到了自己,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唐浩然还在等着,等一个人!一个精通现代金融资本运营的人,从而令以银行为中心的现代金融业成为特区以及区内企业发展的助力以及润滑剂,为特区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准确的来说,是通过唐绍仪拉笼来的一群人;那一群人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仅有的一群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青年,相比于国内的那些书生,只有他们更适合统监府的需要,也同样只有他们能够为这个古老的国家注入勃然生机。

虽说那批留美幼童的人数不多,但此时唐浩然却依然对他们充满了期待,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没有比他们更为优秀的“洋务人才”了,只不过在历史上,他们一直被埋没着。

57个人……未来又能有多少人留下来呢?

“希望你们到时候全都留下来吧!”

想到那批即将到来的留美幼童,唐浩然不禁意识到另一个问题,或许相比于资金,实际上更为窘迫的恐怕还是现代科学人才的不足,实际上就历史上而言,纵观晚清洋务历史,限制洋务事业发展根源就是人才不足,号称集南下英才于府中的李鸿章是如此,张之洞同样也是如此。

如何解决人才的问题?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创办大学,于仁川创办一所大学,同文学院是培养“行政官员”的地方,至于科学人才,应该另外创办一所理工大学,以培养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人才。

建立大学容易,只要解决资金问题,就可建成一所大学,至于师资力量亦可从国外聘请教授甚至校长,但真正的问题是——学生从那里来?

(第三更了,月,月票在那里?看无语更新的这么给力,大家给两张小票票鼓励一下!嘿嘿!求票票!)(未完待续……)

第31章 特区为何(求月票,第一更!)

“嘟……”

一声汽笛长鸣;轮船缓缓朝着仁川港驶去,在轮船缓缓入港时,船舷处几名穿着长袍的中国人,则用略显显复杂的眼神望着仁川——一座如上海一般由各国租界组成的城市;而相比于上海,这里论其繁华以及城市的大小却仅只相当于上海的一角。

“一个属于中国的租界!”

曹吉福的心底默念着这句话,望着华租界港口远处的那座正在施工中的港口时,神情显得有些复杂。

为什么要来这里?

直到现在他还不明白来这里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老同学的一封信——“兄当于特区一展所学”,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心思浮动起来,以至于辞去于律师事务所的职务,同十几名同学一同来到了仁川。来到了这片属于中国的租界,而统监府于此兴办的特区同样有租界之实无租界之名。

“吉昌,你说那唐大人,真的如少川在信中所说,会放权于你我,尽效西洋行之以新政吗?”

望着仁川港内的各色洋轮,詹天佑同曹吉福说话时,语气中略带着丝许疑虑

“不单少川写了信过来,述堂、如浩也都写了信过来……”

曹吉福提到述堂、如浩同他们一样也曾留美,只不过他们早在数年前便来到了朝鲜,他们无一例外的在信中对唐浩然倍加推崇。

“我想,无论如何,他总比其它的朝中大员们强些吧!”

邝荣光满是期待的看了眼仁川。

“你我自回国后。且不说被人防范如贼。便是所学虽有所用。可于其眼中,你我却皆是另类,我想至少在这,咱们和唐大人倒也有几分相似,再则观唐大人建幕至今,未曾主动邀及一员,其幕员不过数人,而现在他一待朝鲜局势稳定。既邀请你我来此,想来定是想借你我于美国之所学,于此一展所学吧!”

满是期待的望着仁川,邝荣光又接着说道。

“修铁路、办煤铁矿,建工厂、兴工商,若是国中的大员皆如唐大人一般,锐意洋务这国朝的面貌怕早就焕然一新了!”

“可,若仅只是如此,唐大人所办之新政又与国朝的洋务有什么不同?”

相比于他人,与曹吉福一样被提前招回的曾笃恭。此时却对此行显得有些疑惑,他所疑惑者并非只是其它。而是他看不到新政与洋务的区别,至少现在他看不到,这次之所以随十几名同学来到仁川,与其说是投奔,倒不如说是作为《字林西报》的编辑来此采访,除非让他看到新政与洋务的不同,否则……

“好了,大家还是准备一下吧,船进港了,是留是走,我想到了这之后,咱们的心中都会有答案!”

当商轮破浪进港时,在仁川华租界的“仁川地方事务厅”内,唐浩然却正在同蔡绍基,这位府内法务院院长在那里品茶而谈。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