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抗战,在徐州会战中,奉命担负开展淮河流域的抗日游击战争,第四支队司令部驻舒城西南山区西港冲。5 月12日,第四支队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新四军首战告捷。
1938年5 月19日,徐州失陷。5 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致长江局,要求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工作,武装民众,准备与发动游击战争,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与游击区,使高敬亭支队成为这一区域的主力。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即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工作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动游击战争。江苏省委即应派一些得力干部去。6 月,日军重兵集结合肥,西犯武汉,新四军第四支队在东线参加保卫武汉战役,经连续作战,歼西犯之日军近千名,炸毁日军汽车百余辆,收复淮南铁路两侧地区广大国土,并于同年冬攻克庐江、无为两座县城。在中共安徽省工委(后为鄂豫皖区党委、皖东工委)的配合下,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江北敌后“初步开创了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同年7 月,以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成立第五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参谋长,方毅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夏、秋在以张云逸为书记的江北指挥部前委的领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东南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东北半塔集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仍坚持巢县、无为地区的抗战,一部进至和县、含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同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员陈毅、副指挥粟裕组织苏皖支队北渡长江,向仪征、扬州、天长、六合地区挺进,与第五支队罗炳辉部会师,开辟该区抗日根据地。至此,皖东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代表、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偕徐海东率中原局机关进入皖东敌后,与驻定远藕塘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合。1939年12月和1940年1 月、2 月,刘少奇连续召开中原局会议,贯彻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方针,并直接指挥皖东斗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在中原局、刘少奇和江北指挥部指挥下,皖东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粉碎了日军4000余人对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大“扫荡”并在江北游击纵队以及前来增援的苏皖支队、苏北挺进纵队和李先念部豫鄂挺进纵队配合下,击退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进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第四、第五支队司令部的国民党军李品仙、韩德勤部,胜利保卫了皖东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指出:四、五支队反对韩德勤、李宗仁向皖东进攻的自卫战争是绝对必要和绝对正确的。1940年3 月21,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击退反共势力进攻,巩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致胡服及江北新四军负责同志并告项英及朱、彭,中共中央指出:“你们的决心及布置,均是正确的,望坚决执行。在这种坚决方针之下,发动新四军全部官兵的积极性,发动凤阳、定远、合肥、无为、含山、全椒、和县、滁县、嘉山、来安、盯眙、天长、江都、六合、江浦等十五县数百万民众的积极性,肃清反共势力,建立民主政权,争取中间势力,争取一切进步的及中间的国民党,并极力讲究作战方法,就能各个击破反共势力的进攻,并在这种艰苦斗争中巩固这个战略上极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在民族敌人深入国土的时期,反共派的进攻是没有人民援助的,你们的自卫战争是能够胜利的。八路军正设法援助你们,但你们不要靠外面的任何援助,要用完全独立自主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一切进攻者。”中共中央急令华北八路军黄克诚部增援华中新四军。皖东新四军经一个多月的苦战,终于将李品仙、韩德勤部击退,取得定远自卫战和半塔保卫战的重大胜利,为建立皖东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6 月下旬到7月上旬,我军又平息了国民党顽固派策动的津浦路东来安县屯仓、天长县大通等地反动地主暴乱,击退从淮(安)宝(应)间来犯的韩德勤军。8 月,罗炳辉、张劲夫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四支队第七团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并与南下驰援皖东的八路军黄克诚部会师,打通了皖东、皖东北和苏北的联系。
在反“扫荡”、反磨擦斗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原局不失时机地指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委任皖东各县县长,将鄂豫皖区党委从大别山撤到皖东的千余名干部派到各县,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刘少奇直接领导下,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0年3 月17日在定远城成立,魏文伯任县长。接着,凤阳、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组成定凤滁三县联防办事处,魏文伯兼主任。在这前后,嘉山、来安、盯眙、天长、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淮宝、合肥、和县、含山、巢县、无为等县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1940年4 月18日,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成立,贺希明、邓子恢、方毅先后任主任。同年8 月1 日,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成立,黄岩、童汉璋先后任主任,魏文伯为副主任。津浦路东、路西抗日根据地政令所及人口达200 万。皖东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开创了淮南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新秩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从此,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雏形便在皖东津浦路东、路西形成。
1941年1 月13日至18日,津浦路东召开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到会议员131 名,内有开明士绅50名。会上,邓子恢作《抗日民主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总结报告》,邓子恢继续当选为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主任,方毅为副主任;邓子恢当选为参议长,爱国人士朱雨江、赵坚为副参议长。2 月,颁布《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同年9 月18日,津浦路西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临时参议会,选举童汉璋为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办事处主任,魏文伯为副主任;选举魏文伯为路西参议会参议长,爱国人士刘子谷为副参议长。
皖东抗日根据地是在对日伪顽三角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不单要同日伪军不断战斗,而且还要同顽固派不断地进行自卫斗争。1940年4月至8 月,来犯的韩德勤部第八十九军主力被我军击退到运河以东,此后,津浦路东地区的新四军部队主要是同日伪军作战;路西地区则一直处于同日伪顽尖锐的三角斗争之中,这是淮南敌后抗战的主要特点。
二、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1941年5 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皖南事变以后的斗争形势,将华中抗日根据地划分为7 个战略区,建立中共盐阜、淮海、淮北、路东、路西、苏中、苏南等7 个区党委和舒(城)无(为)桐(城)庐(江)特委。皖东抗日根据地的路东、路西区党委和舒无桐庐特委统归皖东党政军委员会领导,书记郑位三。路东区党委以刘顺元、方毅为书记,管辖来安、嘉山、天长、盯眙、仪征、六合、高邮等7 个县委;路西区党委黄岩为书记,管辖定远、滁县、全椒、凤阳、合肥、寿县、定东南、含(山)和(县)等8 个县委;舒无桐庐特委书记何伟、李步新。皖南事变以后,在皖东的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副军长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辖第四、五、六旅(分别由四、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改编)及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旅)、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1941年春,新四军第二师在津浦路西粉碎了日伪“扫荡”及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了路西根据地以后,主力遂转向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开展破袭战,经金牛山等战斗,歼日伪军800 余人,粉碎了敌军对路东根据地的进犯。路东军民继1940年9 月粉碎日伪军10000余人的大“扫荡”后,1941年5 月又粉碎了日伪军5000余人的“扫荡”,巩固了路东根据地。
1942年,是淮南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日军频繁而残酷的“扫荡”、“蚕食”,李品仙部的进攻,加上严重的干旱,给淮南军民造成严重的困难。
为了战胜困难,淮南军民坚决击退日伪军进攻,保卫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1 月至3 月,新四军第二师击退日军2000余人对津浦路西地区的“扫荡”。10月,李品仙部第171 师进犯藕塘;11月,日伪军10000 余人大举“扫荡”淮海、淮北和淮南抗日根据地,其中,由明光、滁县、定远等据点出动的日伪军3000余人向定远地区“扫荡”,均被津浦路西军民粉碎。1943年6 月,津浦路东我军在东南边区发起反“蚕食”、反伪化的斗争,攻克仪征县谢家集据点,收复仪征、江都县20多个乡,成立甘泉县,打通二师淮南抗日根据地和一师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8 月,二师主力一部,击退进犯六合县解放区的日军,取得桂子山战斗胜利。
为了战胜困难,淮南抗日根据地厉行精兵简政,紧缩机关,充实基层。新四军第二师主力缩编,加强地方武装,津浦路东8 县合并为4 个办事处(县)。1943年3 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淮南抗日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撤销路东、路西区党委,组建淮南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刘顺元任副书记,辖津浦路东、路西两地委。赵启民、陈光先后任路东地委书记,李世农任副书记;谭希林、黄岩先后任路西地委书记,谭光廷任副书记。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辖津浦路东、路西两专员公署,汪道涵、郑抱真分别任专员。周元斌、李竹平分别任副专员。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兼淮南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辖路东、路西两军分区。
为了战胜严重困难,淮南军民掀起大生产运动,战胜自然灾害和敌人封锁,改善军民生活,为反攻作物质上准备。
1943年1 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从苏北转移到皖东抗日根据地盯眙县黄花塘,直接领导皖东斗争。
1943年,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44年,淮南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至1945年7 月,淮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到2 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280 万,新四军第二师兵力扩大到4。4 万人,并在南京城郊建立上元县。
1945年8 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朱德总司令命令在华东的日军由南京日军最高指挥官同村宁茨直接派出代表至新四军军部驻地天长地区,就日军投降事宜,接受陈毅将军的命令。新四军军部发表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方毅为副市长,黄克诚为江苏省主席,罗炳辉为安徽省主席。新四军第二师组织南京支队渡江南下,进抵南京城郊。第二师在战略反攻中,收复定远等6 座县城,占领津浦、淮南铁路各一段。9 月2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屡遭侵略,饱受屈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二师歼敌2 万余名,在南京附近建立了拥有330 余万人口的解放区,第二师由其前身新四军第四支队成立时的3100余人发展为近5 万人的兵团。这是淮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的伟大胜利。
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徐海东、赖传珠、高敬亭、郑位三、罗炳辉、谭震林等领导淮南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淮南军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半塔烈士纪念塔和藕塘新四军第二师抗敌纪念塔记载着烈士们的英雄业绩,永垂不朽!
注释:(1 )本文节选自龚意农、杨联主编的《淮南抗日根据地财经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 版,第6 ~16页。题目和文中小题为原书第2 章第一、二节。节选时略有删节。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筹建前后 叶建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纷纷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民族危亡时刻,国民党被迫接受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同年10月2 日,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1938年1 月6 日新四军军部转设南昌,下辖4 个支队,8 个团,总人数10300 余人,其中,福建的人数占全军一半以上。
为了在福建开展统战工作与恢复党的组织,党中央决定在福州成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1938年2 月党中央派参谋长张云逸同志再次来福州与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谈判这一问题。2 月9 日张云逸从南昌到达闽浙赣特委所在地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随同张参谋长来福州的有王助、孙克骥、张的秘书徐平羽(又名王白如、白丁)、新闻记者马骏以及警卫员、机要员等十几人。他们一行于2 月23日到达福州,24日上午张云逸偕同王助出见福州记者并发表谈话。
1938年春节前一天,新四军第六团(闽东红军游击队)在屏南县城接到军部电报,立即开赴前线。叶飞、阮英平在农历正月初三把队伍带去了。闽东特委工作由范式人负责。叶飞等走后,范又接到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的电报,即到福州见张,张说:他此行的目的要办两件事,一是,1937年10月间在漳浦有数百人被国民党缴械,要追回人和枪。二是,谈判成立办事处。张又说,陈仪不同意成立福建办事处,只同意成立福州办事处,人数限制不超过20人。于是范式人便留在福州参加办事处工作。
1938年2 月底,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正式成立,地点设在福州市城内安民巷27号(现53号),办事处人员有新四军参议、办事处主任王助(因军部不能委任将级军衔,所以用参议名义显得位高),新四军上校秘书范式人,副官章水和。1938年八九月后又增加工作人员庄草(现名林楷),看门兼烧饭林书壮,并配备一个警卫班。办事处人员都穿灰色军装,挂“抗敌”臂章,门口后来挂上黄底黑字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的牌子(有的同志回忆当时没有挂过牌)。
办事处成立后,则致力于恢复和建立福建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号召群众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组织进步文化人创办刊物、教唱革命歌曲、义演、募捐、办美展、办夜校、支持开办生活书店、保护抗属、红属,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工作。1939年5 月由于日寇进逼福州,办事处迁往南平。1940年6 月办事处接到省委有关避免遭受国民党暗算,撤退红色干部的通知,决定自动撤销,因而完成了它的使命。
办事处筹建到撤销前后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它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一、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积极主动“联蒋抗日”,推动全民族抗战。1937年10月中旬党中央曾派张参谋长和机要员林青第一次到福建找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谈判有关释放政治犯和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竟遭到陈仪无理拒绝。11月上旬,在武汉的博古、叶剑英、李克农又派顾玉良随带叶挺将军的介绍信到福建找陈?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