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岭南近代史 > 第135章 岭南工商业的发展1(第1页)

第135章 岭南工商业的发展1(第1页)

岭南兴业银行总部大楼在广州西关甫一落成,其稳重气派的罗马柱式门廊与内部现代化的保险库、大理石柜台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岭南金融的新纪元。

总裁宋鲁,这位目光如炬、手腕老练的前钱庄大掌柜,深知新钞发行的成败在于信用。

1。硬通货背书:银行金库深处,由德意志帝国军舰押运抵惠的首批马克金砖(贷款部分抵押物)和岭南北部矿场精选的钨砂、锑锭样本,在明亮的电灯光下闪烁着令人心安的金属光泽。

宋鲁特意邀请羊州商会代表、报馆记者及外国领事(以德意志帝国为主)进行了一次有限度的参观。“十足准备,公开透明”是他的信条。

2。钞票精工:首批粤元样钞由德意志帝国“格奥尔格·迪德里希”公司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凹版印刷、多色套印和水印技术印制。壹圆券主色调为绿,图案是珠江帆影;伍圆券为蓝,图案是岭南荔枝丰收;拾圆券为紫,图案是白云山五层楼。纸张坚韧,触感特殊,水印清晰。宋鲁亲自参与防伪设计,加入了只有内部人员知晓的暗记。

之前的粤元发行并不彻底以及钱币的设计与防伪都存在问题,于是1914年2月1日,岭南兴业银行正式开业。全城张贴告示:即日起,正式发行改进后的“粤元”(LingnanDollar,LND)。

粤元为本省唯一法定货币,所有官府税收、军饷发放、官营事业(如铁路、邮电)收支,一律强制使用粤元。

民间交易,鼓励使用粤元,与银元(龙洋、鹰洋等)等价流通,银行提供免费兑换。

省内各钱庄、商号,限期一个月内到兴业银行总行或指定分行登记备案,开设粤元结算账户。

便民兑换:在各分行开设宽敞的“银元银两兑换专窗”,兑换比例每日挂牌,公开透明,手续简便。对携带小额银钱的普通民众态度和蔼,迅速赢得口碑。

同时“实业振兴信贷部”门庭若市。宋鲁亲自坐镇,对优质项目(如南华纺织厂、华南五金机器厂)大开绿灯,放款迅速。

对抵押物不足但有潜力的项目(如冠生园罐头厂),引入“联保”机制(由商会或知名商人担保),灵活放贷。

同时宋鲁利用其深厚侨商网络,迅速与南洋、美洲的主要侨汇庄(如“侨通行”、“福泰庄”)建立直接通汇关系。

侨胞汇款可直接汇入兴业银行指定账户,收款人可选择领取粤元或按当日牌价兑换成外币(主要为美元、荷兰盾),手续费仅为洋行(如汇丰)的一半甚至更低。大量侨资开始回流,成为粤元信用和工业投资的重要支撑。

叶怀瑾的“磐石”情报人员秘密渗入各大钱庄和银号,监控市场。

当发现西关某钱庄企图散布“粤元将贬值”谣言并低价收兑时,“磐石”联合警察厅雷霆出击,以“扰乱金融秩序罪”查封钱庄,主犯重判。此举极大震慑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政策的甘霖落下,粤元的信用嫩芽初绽,加上民间对洋货的持续抵制(沙基惨案余波),被压抑的工商能量如井喷般爆发。

南华纺织厂(羊州河南):在顺德的陈伯韬联合南海、佛山等地丝业巨贾,凭借巨额侨资和兴业银行低息贷款,圈地数百亩。

数百台崭新的扶桑丰田自动织布机正通过黄埔港卸货,高大的锯齿形厂房拔地而起。

招募女工的告示贴满大街小巷,“包食宿、学技术、月薪四元”的条件极具吸引力。陈伯韬的目标是建成拥有纱锭三万枚、织机八百台的大型综合纺织厂,挑战洋纱洋布。

佛山、南海、三水等地,家庭作坊式的小布厂迎来升级潮。小老板们纷纷进口几台到十几台不等的动力织机,淘汰老旧的手拉木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