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晋末长剑笔趣阁5200 > 第四十章 分不清(第1页)

第四十章 分不清(第1页)

草屑纷飞,蹄声阵阵。

漂亮的鬓毛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健硕的战马奋起四蹄,很快冲过了水泽,一时间水花四溅,气势雄浑。

「三兄。」不等邵开口,太子邵瑾便大声喊道。

邵脸上绽开了笑容,飞快下了马,举步而前。

邵瑾亦下马,相向而行。

看着兄弟两人那亲热的模样,双方的随从神色各异。不过从面上看来,两家主公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他们便都露出笑容,静静等待。

兄弟二人很快手拉着手,大笑不已,状极亲热,好一番畅叙亲情后,才各自松开。

「三兄帐下军众相当不错啊。」邵瑾指着正在远处黄河边扎营的军士,笑道。

北巡之后,他对一支军队的成色判断已经有相当的眼光了。

河畔扎下的营地,怕不是能住三五千人,就在外列阵的千余人而言,服色统一,器械齐全,士气可能谈不上有多高,但还凑合。

先前父亲许可赵王府护军扩充至五千人时,他便留意上了。

总体而言,这支部队以河东薛氏部曲为主,据闻有两千多、不到三千,此为新赵系兵马的大头。除此之外,另有老赵王府护军、左飞龙卫府兵余丁及少数裴、薛、沈三军的僮仆。

五千人里面,骑军不下千五之数,戎服、装具一样不缺,相当不错了。

整训至今,差不多一年了。至少在朔州这一片,这支赵王府兵马的战斗力是拿得出手的,尤其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薛家部曲。

「六弟,东宫左右二卫盔甲鲜明,阵列整肃,非强兵耶?」邵笑问道。

当着垣喜、刘达等人的面,邵瑾也不好说什么,只笑了笑,道:「兄长来定襄几日了?」

「月初来的,刚从榆林县(今托克托十二连城乡)回返。」邵说道。

「我闻榆林地近库结沙,似是民户不丰?」

「定襄四县,户口主要集中在定襄、盛乐二县,榆林、河滨人不多的。」

「总共多少人了?」

「17200余户、72600余人,多是军户。」

邵瑾明白了,定襄七万多人基本都是外迁来的,以军户为主,大头便是红城镇了。

对这些人,朔州是没有完全的管辖权的,得和兵部商量着来。

「兄既来营田,想必觉得此处土甘水活,大有可为?」邵瑾又问道。

「六弟将来可要留意了。」邵说道:「定襄、五原、朔方、河西四郡皆沃土也,且不缺水,

若能好生经营,军粮断然无虞。唯需注意两点一一」

邵瑾听到这话,心中微微感动,直到这时候,三兄还在为他考虑。

「其一便是天气。」邵指着北方连绵的阴山,道:「有此山在,定襄温润了许多,但这年月天气愈发寒冷,时而降霜。兄以为定裹、五原等地不要急着种麦,可多种粟、。尤其是后者,土人谓之‘糜子’也,最短八九十天就能收获,虽亩产不丰,但比绝收强。」

定襄这地方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照理来说是上好的农业区,可养活大量人口。但因为靠近阴山,在天气整体变冷的当下,极端恶劣天气变多了。

其实在定襄种地不怕冷,开春晚就晚好了,大可晚一点春播,我有短生长期的粟、,问题不大。真正的麻烦在于眼看着已经天气转暖了,突然给你来个极端气候,导致粮食减产。

邵就是这个意思,邵瑾也听懂了。

「其二便是要控制好山后的那些部落,不令其作乱。若屡有贼兵南下劫掠,地就种不好了。久而久之,人民逃散略尽,军户困苦不堪,就连原本顺服的山前部落,恐怕也会有异心。」

这句话更直白了。

前线其实是不太适合发展农业生产的,因为不安定。小规模袭扰还能忍受,大规模劫掠的破坏作用可就太大了。

「六弟若真想经营朔州,我建议多看顾下河西。」邵最后说道:「河西郡稍稍靠后,周边也无多强的胡人部族,种田应能安生一些。邸阁存粮满了之后,大可通过黄河水运输送至安北都护府辖区,给人衣食,令将士们安心守御。」

「黄河水运?」邵瑾一。

「六弟你没发现么?」邵又指着远处的黄河,说道:「从鸣沙至河滨数千里,黄河水面开阔,水势平稳,其实比司、充境内还适合水运。将来或可每隔一段置河浦一座,筑城成守,我算了算,五六座堡寨就够了。或由刺史府负责水运,朝廷专设一使职亦可。父亲以前不是议设代北水运院么?朔州亦可设水运院,遣专人管理。至于造船所需木材,朔方郡境内森林密布,大可取之。若舍不得朔方之林材,可至鹑阴境内想办法,我看过,那边数百年的大木比比皆是,漫山遍野。」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