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旧五代史从哪里辑录 > 第1章 梁末帝朱瑱一(第1页)

第1章 梁末帝朱瑱一(第1页)

梁末帝,名讳为瑱,最初名为友贞,即位后改名为锽,至贞明年间,又改为瑱。他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血脉中流淌着皇族的尊贵,其母为元贞皇后张氏,为他赋予了无尽的荣耀与期望。

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九月十二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东京城内,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宁静,朱瑱便是在这金秋时节,带着天命的预兆,降临到了这个纷扰的世间。他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容貌俊美,如同画中走出的仙人,性格沉稳厚重,少言寡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他对儒士的喜好,更是为他日后的统治生涯埋下了伏笔,使得他在权谋与智慧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

时光荏苒,转眼间,朱瑱已长成了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唐光化三年(公元899年),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与背景,被授予了河南府参军的职位,这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也是他逐步走向权力巅峰的第一步。太祖受禅让建立新朝后,对他寄予厚望,封他为均王,更将新设立的天兴军这一最亲近的护卫力量交到了他的手中,任命他为左天兴军使。这份信任,无疑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肯定,也是他日后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基石。

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夏天,朱瑱的政治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他进位为检校司空,仍然担任着天兴军使的重任,并兼任了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一要职。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而是手握重兵,权倾一时的王爷。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无尽的挑战与危机,朱瑱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更加谨慎地处理着每一件事情,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他就这样平稳地走下去。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二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打破了所有的宁静。庶人友珪,这个曾经被太祖视为亲信的人,竟然发动了叛乱,弑杀了太祖,并伪造了太祖的诏书,派遣供奉官丁昭溥急速赶往东京,密令朱瑱杀害博王友文。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瑱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他既不愿成为友珪的帮凶,又无法直接反抗友珪的权威。然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与勇气。

友珪即位后,为了安抚朱瑱,任命他为东京留守,兼任开封府尹和检校司徒。然而,友珪的篡逆行为,使得众情并不归附。朱瑱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并没有因为友珪的封赏而放松警惕。相反,他更加积极地寻找着反抗友珪的机会。

恰逢赵岩来到东京,朱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私下宴请赵岩,并谈及国家大事。在宴席上,朱瑱以诚意与赵岩谋划,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推翻友珪、恢复太祖正统的道路。赵岩听后,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这件事易如反掌,成败关键在于招讨使杨令公。只要能得到他的一句话告知禁军,事情就能立刻办成。”赵岩的话,让朱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知道,只要能够争取到杨令公的支持,那么推翻友珪就有了一半的成功。

当时赵岩掌管禁军,他回到洛阳后,便将密谋告知了侍卫亲军袁象先。袁象先听后,立刻表示支持朱瑱的行动。有了袁象先的支持,朱瑱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知道,现在只需要再争取到师厚的支持,那么推翻友珪的行动就指日可待了。

于是,朱瑱派遣心腹马慎交到魏州去见师厚。马慎交是燕地人,一向有胆识和口才,他深知师厚在军中的威望与影响力,因此他此行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见到师厚后,马慎交开门见山地说道:“郢王杀害君王和父亲,篡夺了大位,在宫中荒淫无度,无所不为。洛下的人心已经离散,东京则是众望所归。您如果能趁机促成此事,就有辅佐立功的功勋和讨伐逆贼的成效。”师厚听后,沉默不语,显然在权衡着利弊。

马慎交见状,继续说道:“您和郢王之间,君臣的名分虽然已经确定,但是如果无缘无故地改变主意,人们会怎么说您呢?可是,郢王以子弑父,这是元凶。均王既是您的君王又是您的亲人,他名正言顺,仗义而行。如果他一旦事成,您又该如何自处呢?”师厚听后,心中一震,他深知马慎交所言非虚。如果他继续支持友珪,那么一旦朱瑱事成,他必将面临灭顶之灾。而如果他现在转而支持朱瑱,那么他不仅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地位,还可以立下辅佐立功的功勋。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师厚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惊讶地说:“我差点误了大事!”于是,他立刻派遣小校王舜贤到洛阳,与赵岩、袁象先密谋商议。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