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安石:即东晋谢安。哀筝曲:东晋孝武帝嫉谢安功高。桓伊在宴会上歌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谢安听后泣下,孝武帝则甚有愧色。见《晋书·桓伊传》。这五句写谢安虽退隐东山、下棋捎遣而仍关心**,帮助子侄辈在淝水之战获得胜利。也曾因功名太盛而受到皇帝的疑忌。
⑨杯中绿:指杯中绿酒。
⑩这两句用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是以怒浪翻屋比喻世途险恶。
【简说】
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左右,这时他正任建康府通判。南来已有七年。眼看隆兴和议(11**)之后朝廷苟安、不思恢复、自己所上《美芹十论》中的收复中原之策,亦被搁置。史致道是主张抗战的人物,曾向高宗上《恢复要览》五篇,辛弃疾对他是很为推重的。
上片以危楼所见的山川形胜、斜阻归鸟,引出兴亡满目的感慨。下片借用谢安指挥儿辈破贼及善处君臣之间二事,对史致道表示推重,同时也有所期望。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①
一轮秋影转金波②。飞镜又重磨③。把酒问姮娥④。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⑤。
【注释】
①建康中秋:约为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时所作(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吕叔潜:名大虬,见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②金波:指月。
③飞镜:指月。这句说月儿象重新磨过的铜镜那样明亮。
④姮娥:即嫦娥,月神。
⑤婆娑:即扶疏,形容枝叶纷披。桂婆娑:指月中桂影扶疏。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简说】
这是一首中秋词。上片问月。
问为何白发早生。这与陆游《长歌行》中“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的句意相似,是由于功业未就、白发欺人而感到十分忧虑。下片写乘长风、上月宫,斫去树影婆娑的桂树,使人间清光更多。这里是有所寓意,如周济就说:“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宋四家词选》)则斫桂乃是暗喻去除朝廷奸邪之辈。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①
望飞来、半空鸥鹭②。须臾动地鼙鼓③。截江组练驱山去④,鏖战未收貔虎⑤。朝又暮。诮惯得⑥、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⑦。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⑧。人间儿戏千弩⑨。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⑩。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释】
①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孝宗淳熙元年春叶衡自建康被召至临安,为右丞相,次年秋罢相。辛弃疾是由叶衡推荐而被孝宗召见,任仓部郎官。本词应是辛弃疾到临安后所作。
②这句是以鸥鹭来形容汹涌而至、上下四溅的白色浪花。
③须臾:一会儿。鼙(pí皮):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句写涛声如同万人击鼓,震动大地,转眼间滚滚而来。
④组练:古代乘车的战士用阔带(组)缀甲,称“组甲”;步行的战士用白练缀甲,称“练甲”。见《左传·襄公三年》。组练连用,本指白色服饰的军队,这里指白浪。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鹍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这句说江水被拦截,浪花犹如千军万马涌过山头。
⑤鏖(áo敖)战:激战。貔(pí皮):古书中所载的一种猛兽。这句说浪涛如同激战不停的猛兽。
⑥诮(qiào窍)惯得:简直纵容得,这里指练水性。
⑦吴儿:《武林旧事·观潮》:“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之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沂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蹙(cù促):同“蹴”,踩。这五句是形容踏浪吴儿手持红旗,鱼跃而上,足踏浪花翻舞。
⑧长鲸吞吐:《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这是形容潮来和潮退时的水势。
⑨千弩:《宋史·河渠志》:“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胥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这句是说以千弩射潮是如同儿戏(认为潮是射不退的)。
⑩《太平广记》卷二九一“伍子胥”条:“伍子胥累谏,吴王赐
属镂剑而死。……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这句是说滔天大浪的倦乏(指退潮),是因为乘素车白马的伍子胥要东去。
子胥冤愤:指伍子胥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及停止伐齐,被吴王赐属镂之剑而死。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属镂:剑名。这两句是由观潮而产生的感慨,认为伍子胥因忠谏而死是千古冤愤。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