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城一代可靠不 > 第四十三章 商均墓(第2页)

第四十三章 商均墓(第2页)

“中,我开始讲啦,外甥你注意听啊。

咱这座大墓叫商均墓,位于咱县古城镇西南三里许的张墓村后。墓冢残高4米,周长110米,面积960平方米。

对此,《汉书》、《括地志》、《归德府志》等古籍,以及咱们的县志均有相关记载。县志云:商均封于商,葬于商,其墓乃虞舜帝子商均墓也。望若峻岭,土多砂礓碎石,遇大雨,闻或濯出五铢钱,櫵牧恒拾之。旧有祠宇一所,后废。止存新旧二碑。

商均为舜帝之长子,女英所生。夏禹为了感恩舜禅位于他,而将均从山西蒲坂封到有虞氏部落为国君,商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因当时有虞氏部落归属于商部落,所以均被称为商均。

商均死后,葬于封地,就是咱脚下这片土地。

虞国的疆域有多大,虽已无文可考,但从其他历史资料旁证大致可看出其轮廓,其疆域北接有仍氏,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宁,东南三里有虞国的重镇纶城,西南临商丘,西北靠定陶。

据传,商均不为名利,忠厚本分,被封到虞国之后,他一心为民着想,为民分忧,为民造福,是一个虽不为古之士大夫称道,却深得民心的有道国君。

商均死后,经国臣选定葬地后,虞国百姓为防洪水天灾毁坏墓陵之患,积极奋力挖掘墓坑,据传墓坑深不见底。商均下葬后,虞国百姓每年都来这里举祭,香火不断。举祭时人人都要从居住地带来一兜土添在陵墓上,年复一年,陵墓越添越大;后因外迁的天南海北虞国百姓仍保持古老传统带着新迁地之土回乡拜祭商君,久之,商均墓之土呈五彩而与周围之土有异,当地百姓称其为五彩土,视为吉祥之土。现陵墓经过4000多年的风雨岁月,仍高若山丘。

清朝康熙四十一年,本县知县程本节亲笔撰文,立碑二通。雍正十年建社稷商均坛,每年春秋举祭。民国时期,曾有专人看管林墓,墓地周围树木茂盛,每到阳春三月,桃花满林,游人瞻仰不绝。处于墓陵之阳的张墓村,就是守护陵墓的人家,经过多年的繁衍发展成为上千人的村落。

1942年春,狗日的Rb军人大肆挖掘商均古墓,盗去夏代前期的红陶、黑陶、鱼纹陶等生活器皿不计其数,使商均墓遭到毁灭性破坏。

商均墓是商丘地区现存的距今约4000年的古墓葬之一,今年刚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官方文字记载,还有很多民间传说。

据传,汉代有个樵夫打柴路过这里,突然天下大雨,樵夫忙跑到商均墓的祠堂里避雨,雨越下越大,樵夫跪在商均的灵位前磕头求告说:‘商均爷爷,请您显显灵吧,别让老天爷再下雨啦,俺八十多岁的老娘在家还等我砍柴卖钱抓药治病哩,请您显显灵吧。’顷刻,大雨果真停了,樵夫慌忙走出祠堂,忽然发现商均墓墩边的小洞口旁有五铢钱,樵夫喜出望外,高兴地跪在地上直磕头,嘴里不停地念道:‘谢谢商均爷,谢谢商均爷。’樵夫起身拾起五铢钱直奔县城给老娘抓药去了。

商均爷显灵的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打那起,村里人谁有啥事就来求告商均爷帮助。后来,因为有人不讲信用,借了东西不还,有人再借,商均爷就不显灵了。

这些,可能有迷信的成份,咱不能全信,但它还是能揭示一个道理,就是做人必须孝顺,还要讲诚信。和咱现在要求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大同小异。”

“哈哈,苑舅,您这套讲解词可以进入导游培训经典教材了。”李勃夸赞道。

“苑叔,俺还是第一次听您恁会白活。”表哥也跟着夸奖起来。

“老了,记忆不好,不知还能再讲几年,比带进棺材里强。”老人谦虚一番,一脸的成就和满足感。

三个人围着墓冢转了一圈。李勃看到墓丘上有几棵孤孤零零的泡桐树,树叶已经落净,枝杈也没有几根。树下的荒草倒是长的很高,但也是一片枯黄。

回到那间破败的小屋,里面供奉的商均的泥塑彩像,看不出是男是女,也许是远古时代不分男女都长发飘飘,也许是后人做泥塑时不理解。这让李勃看来,简直是不神不鬼。

“让你这见过世面的外甥见笑了,条件太简陋了,还是应该募钱建个大殿,重塑金身。要不,祭拜都没地方。”老人叹了一口气。

李勃点了三支香,拜了三拜,把香插到塑像前的香炉里。

“苑叔,你老保重,俺告辞了。”表哥看太阳已经西斜,拉李勃准备回家。

“谢谢苑舅,您为保护民族文化遗迹,吃苦了,也受类了!”李勃抽转身,对着老人深深地拘了一躬。

“你这孩子,好啊!”老人眼中泪花闪烁。

李勃和母亲与妗子、表哥表嫂告别,让母亲坐稳,躬身骑车前行,踏上回村的路。

在路上,李勃感慨,如果没有像苑舅这样的人,默默奉献,悉心看护,这几千年的文化古迹,不知道还能不能留存到今天?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