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大汉帝国风云录主角 > 第42部分(第1页)

第42部分(第1页)

“大人多心了。我们走之前,你就叫我们问过大家,可有人愿意回家的,但没有人回去。你在当场,你知道。你走了之后,我们还问了几遍,但的确没有人愿意回去。现在谁回去,谁就是孬种,即使活着,在部落里也抬不起头来。我们胡人虽然没有你们汉人那样有学问,懂得多,但我们知道谁对我们好,谁对我们不好。对我们好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对我们不好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报复。”射璎彤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

“大人待我们如同兄弟,把我们都当作大汉的士卒,活着的时候给我们饷钱,死了的时候给我们抚恤。你看看我们这些部落里的勇士们,哪一个不愿意跟着你。大家都愿意和你征战沙场,都愿意为你付出生命。”恒祭感叹地说道。

楼麓这时走过来说道:“大人,我们乌丸铁骑几十年来,帮助你们大汉国打了许多战,但你是第一个发给我们军饷的大人,是第一个付给我们抚恤的大人。我父亲看到那笔钱,很感动,泪水就在老人家的眼眶里转啦。父亲把那笔钱折成了羊,分给了部落中那些阵亡士卒的家人,大家都高喊着我父亲的大名,感激我父亲的仁慈,可他们哪里知道,这都是大人的恩情啊。”

李弘想起阵亡的将士,心里一痛,泪水不禁润湿了眼眶。他想说什么,但嗓子哽咽,竟然说不出话来。

抚恤,就那么点抚恤,竟然搏得了胡族战士们的心。

尊严,这是一个士卒最后的荣耀和尊严,谁都没有权利剥夺。

李弘再次上书天子。

军队已经集结完毕,急需天子决定军队的建制。因为建制决定各部军官的级别,各部军官的级别决定各人的官职,官职又决定了各人秩俸的多少。

李弘上奏天子,极力褒赞上谷郡乌丸族和上谷郡鲜卑族,说两族诸多部落积极响应天子的征诏,配合陛下西进凉州平叛的行动,各尽所能派出了大量骑兵加入了西征大军,恳求皇帝陛下给予褒赏。

同时他再次催促朝廷尽快决定军队的西进路线以及提供五万军队的军需军需,负责军队能否如期西进,很难预料。

天子现在比他还着急。

第98节:第十六章朝堂闹剧(5)

张温已经被天子任命为太尉了,但一个三公的头衔并不能带给张温什么实质性的,能够扭转西凉局势的东西。他要的是援兵,足够多的援兵。

西凉叛军在去年年底击败官军之后,本来准备抢在大雪来临之前攻占扶风郡的郡治槐里城,但因为大雪突然降临,叛军粮草不继,不得不匆匆撤退。他们利用整个漫长的冬天,在汉阳郡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叛军首领北宫伯玉准备在开春之后,率部出击,攻占长安,侵掠三辅。

张温在二月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现在三辅的所有汉军加在一起也就十万人,还包括战斗力不强的郡国兵。以十万人对付十五万叛军,无论如何也打不过。更重要的是,北宫伯玉一旦出击,必定会和几万先零羌,湟中羌,义从胡(凉州张掖处的羌人),白马羌,参狼羌等羌族部落骑兵相约夹击。到了那个时候,十万汉军根本无法守住长安,守住三辅。

张温一天一封告急,三天一封加急,六天一封特急,快马天天派往洛阳,催讨援兵。到了三月,张温干脆天天特急,快马只见进洛阳,不见出洛阳。

天子和朝中大臣一个个给催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乱转。

李弘的奏折总算给了天子一个喘息的机会。五万兵有了,现在就是要解决五万大军的军需和西进的粮草军需了。谁知道这个问题一议就是半个月,而且还没有议出结果。

张温刚刚高兴了几天,随即发现冀州的李弘部五万人马待在邯郸根本就没有挪窝。他急了,一天两封特急快马催促朝廷,要求他们立即命令李弘的大军启程西进。但五万大军的西进路线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怎么让李弘的军队启程?如果强行要求李弘按原定路线西进,在沿途没有粮草军需的情况下,大军还没有走到河东,士卒和战马大概就要饿死了。这连不懂打仗的皇上都知道。

这个时候李弘的催促文书也开始一天接一天地飞到洛阳了。

皇上先捡容易的办。

“诸位爱卿,这西进凉州的五万军队绝大部分都是由蚁贼俘虏改编而成,没有建制,所以李中郎上书询问此事,讨要建制。诸位爱卿认为如何处理啊?”

这事一般都归大将军何进处理。

何进马上出班奏道:“按大汉军律,将军可统一军,一军营五部,一部最多二千人。每部由校尉或者军司马统领。现在李中郎统率五万大军,至少要二十五个校尉或者军司马,但他现在手下只有四个军司马,没有一个校尉,所以这建制如何安排,必须要从长计议,一时之间,臣实在没有办法给一个答案。”

天子愣然。这事也要从长计议?那李弘的军队何时才能走进西凉战场?

天子刘宏于建宁元年继皇帝位(公元168年,时天子十二岁)。

天子今年三十岁,他个子很高,身材消瘦,颈子细细长长的,一张小脸,一双小眼。他不苟言笑,脸上也没有表情,说话的时候注意力也不集中,性情冷淡而孤僻。

“今天,诸位爱卿就不要回府了。”天子站起来,随手把案几上的书简仍到地上,冷冷地望着大殿上的大臣们,低声说道,“什么时候把河北军的事情解决了,什么时候回去。”说完他甩手走了。

群臣面面相觑。

代表皇上留下来议事的中常侍张让俯身捡起地上的竹简,把李弘上书的内容高声朗诵了一遍。

“诸位大人,这里既没有火炉,也没有食物,时间长了就不舒服了。哈哈……你们快一点议吧。”张让心灾乐祸地笑道。

张让五十多岁了,由于常年待在宫中养尊处优,他保养得很好,但非常瘦,浑身上下干巴巴的,就象风干的桔子皮一样。

大司农王瀚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侯爷,李中郎的军队如果绕道弘农郡……”

张让大手一挥,口气坚决地说道,“王大人,我不是和你说过嘛,这个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们知道陛下在弘农购置了大量的田产,这个事谁敢去说?王大人,刚才陛下在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王瀚叹了口气,没有做声。

第99节:第十六章朝堂闹剧(6)

当今天子好财,那是天下闻名的,其次就是吝啬,非常非常吝啬。去年,天子在西园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万金堂,建成之后,他命令大司农王瀚把皇宫里,国库里储存的许多金钱,缯帛都搬到万金堂放着。过了一段时间,他担心这些钱被身边的人偷了或者被大臣们挪用了,便又把所有钱财折成几千万钱一份,寄藏转移到各小黄门、中常侍们的家里。但这样他还不放心,他命令中常侍,小黄门们帮他到冀州河间郡,兖州东郡,弘农郡等州郡大量购买田产,造豪宅大屋,意图将这些钱财保值。

河东郡有王公贵族,皇亲国戚和中常侍们的私产,弘农有当朝天子,大臣小吏,门阀望族的田地,谁都不愿意让西进大军从自己的土地上踏过。让他们经过,就意味着自己要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双方各不想让,谁都不愿意退一步。现在京中的大臣和门阀们都松了口,只要皇上愿意,大家都掏钱。但谁敢去对皇上说?皇上不发脾气还好,发了脾气,等着厄运临头吧,肯定会有几个倒霉鬼要被这个爱钱如命的皇帝罢官抄家甚至砍头。刚刚被罢职的太尉张延就是例子。张延不过就说了几句皇帝不爱听的话,结果就被罢官回家了。

司徒崔烈说道:“王大人,让西进军队绕道弘农,一来增加了军队的行程,二来也增加了军队的粮草损耗。我看,还是从河东郡走较为合适。”

张让笑道:“这么说,崔大人愿意独自捐助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