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老子传人是谁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这辆马车,既可算是周天子所派,又可不算周天子所派。周天子所派的两个使臣,姜信、莫明,原是各骑一匹红马飞马来苦;昨晚,当他们路经苦县县衙,作短暂逗留的时候,让衙里特找一个车夫和一辆双轮双马的高品马车。姜信、莫明骑来的那两匹红马,由莫明和苦县县衙里的一位官员骑回洛阳;姜信一人坐马车随车夫一起天明就往这里走,直到现在才赶到了这里。周天子派来信马,中途改换成马车,这一点,姜信他们决计不向老聃说知;他们要让他知道的就是老聃先生扶髻整衫,和韩六一起,绕过停在那里的马车,往大门里边走去。

堂屋里。香案两头的两张古旧的雕花椅子上坐着两个人。东边的那位,四十多岁,身穿黄衣,头戴呈折纹形状的黑色平顶官帽,中上个头,微微发福,脸庞丰满,面色白净,配上两画宛若用黑墨特意勾画的八字小胡。一股机灵,在他那清秀的面部和五官之上半藏半露。他就是从周天子那里派来的使者姜信。西边的那位,年近五十,中等个头,黑帽黑衣,一副可爱的老实巴脚的模样,此人姓陈(后来才知道他叫陈箩头),他就是姜信要苦县县衙临时找来的赶车的车夫。旁边的一张普通木椅之上,坐着本里的里正何润清。他,这年五十四岁,黑发花胡,朴实清秀,是已经去世的何崇恩大伯的大儿子。最近,村里的父老和乡上的三老新推举他为里正,他几次推辞,不愿担当,说老聃先生和韩六来到堂屋门口。韩六借故退去。老聃一人进屋。屋里坐着的三个人一齐站起。何里正急忙躬身笑着向姜信他们介绍老聃老聃见天子使臣到来,急忙躬身接待,下拜尊迎。姜信急忙以手阻挡,不让其下拜。四个人落座之后,姜信从怀里掏出一小卷黄绢。这就是周天子诏见老聃的书札。

姜信特意尊严地站起,将书札展开给老聃看;老聃十二分重视地跪地观阅。只见黄绢正中写着八个较大的黑字

李聃见札 旋来周都

写在较大字体下面的小字是“周”“景王”字样和年月日。

“旋来·周·都”,可怜哪!这位可怜的堂堂周朝天子,给本朝的庶民下旨,让他到伟大的京都洛阳去,竟象对外国人发书,用“周都”来称,竟把一个大周王朝的国家首都降低到一个侯国的国都地位了。是的,老聃虽是周朝之民,但此时事实上已经隶属于楚之附属——小小的陈国。只说“来朝”不行,不说“周都”也不行,不说“周都”,即成“陈都”,不让他去进“陈都”,又不注明“周”字,又怎好让他胡乱地去进鲁都“曲阜”、秦都“咸阳”啊!此时,天子下旨,世人习惯上不称圣旨,但是,话说回来,就算是称为圣旨,事实上也已不怎么圣。周天子,这个已经在心里自认不圣的周天子,此时在老聃的心目中仍然是十分神圣的,他对他的来札,是十二分看重的。一个大周朝代的天之儿子,竟来直接给一个黎民百姓亲自下旨,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的大事啊!

老聃先生跪罢天子书札,抽身站起,自动落座。他大着胆子,向使臣探问天子诏见他的意图。使臣直答,不解其意,内情不知。到底他们知也不知?或许是根本不知,或许是知而不说。

在担忧与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心情之中,老聃先生急忙吩咐家人韩六,速备上乘筵席,以待尊贵之客。客人固辞不允,说,王命难违,天子是要速往京都,车上备有御膳,我等应当立即动身,日夜兼程前往,不得有误。先生见来者不喜不怒,心意难猜的样子,立即多长十二个心眼,推测其中必是大有文章,他说,“天命,我决然不违,然而,在临行之前,有一事,小人要冒死竭力恳求。”使臣问及何事,先生就以“周公之礼,孝最当先”为据,将他要请求在临行之前到母亲坟上向老人家在天之灵辞别一下,向他们说知。没想到,使臣姜信欣然同意让他前去。老聃心想老聃先生走出堂屋,见门口和窗口都挤满了人。一些年岁大的,是站在较远的大门里边和外边。不过,他们都是用喜悦的目光向他看着。

老聃先生走进西屋,不一会儿,又从西屋走出。只见他,头顶的发髻上扎着紫色扎帕,身上换上了清清素素的雅蓝新衣。他双手端着托板,托板上放着香炉、柏香和用麻布卷儿燃着的火种,以及用帛扎成的三牲模样的供品,从西屋门外往南,走出大门,一拐弯,向村北而去。

小孩子们想跟上前去观看。大人们以对老聃先生尊敬的心情制止小孩子们,不让去看。

离涡水不到二里的涡水之滨,一片森森古柏遮盖着的所在,绿草覆地,黄花缀点,一座土坟,顶着青色的“锦缎”,平地突起。一位伟大的母亲宁静的安卧其中。

老聃先生以一位真朴的老儿子的身份来到坟边,以极为虔诚的赤子之心,两眼含泪,跪在坟前,将托板放在地上,燃着柏香,向母亲跪拜辞别。他面向生母坟三击首,又面向西边小红洼的养母坟三击首,然后抽身站起,仰望天空,向生父、养父在天之灵静默一阵,继而小声说道这座坟里,只有他的母亲,并无他的父亲,这一点,世人皆知。但是,他决不是没有父亲之人。有一段神奇的传说,说他有母无父,说他是他母亲吃李子怀孕而生。这段神话传说因何而来?这里顺便答复。此传说来由有二(一)这座坟里,千真万确,只有他母亲的遗骨,并无他父亲的遗骨;

(二)也是更主要的一条,是因为邹人孟轲的“兼爱无父”论的影响而致老聃先生百年以后,邹人孟轲攻击墨翟老聃先生向坟里的母亲祷告之后,从腰里掏出一个他早已准备好的面饼,意在借此一问此去洛阳是吉是凶。这是一个象烧饼一般大小的黍面饼子,两面写有黑字老聃先生心情阴郁地离开母坟,回到家里,告别乡亲,毫不停留地坐上那辆等在门口的马车,随姜、陈他们一起,向洛阳方向而去。

盛夏的风光!

伟大的古原!

恢扩的绿茵,一条弯弯直直的土路,一辆甲虫般黑色的车子在那里微微向前而动。

古野神秘,壮美,而且带着使人惆怅的茫然。——无尽的苍苍莽莽;稀疏的茅舍村落;西边,使人微觉扩大着的青黛山色;东边,使人微觉缩小着的紫梦林影;马车上,各怀心思,默默不语的三个性格各具特色之人。

“是的,盆罐兄弟的真正目的,现在算是基本清楚了。”随着车身的轻轻晃动,老聃先生思绪的链条开始扯向一个新的段节,“看来他们确实不只是意在得到两锭金子,确实是意在难倒燕普,恶化苦县,残害民众,以求掠取更多的黄金。他们未能将我难倒,不仅落得个很不情愿的‘口服心服’,而且讨了个皮肉受苦,有苦难言,当然是只能将一腔怨恨暂埋心底,骑驴看竹简,让我走着瞧。他们这样的恶顽,有的是填不满的欲壑,根本谈不上什么心服。看来一场十分凶恶而激烈的报复,是不可避免的了。”

马腿在换进,车轮在滚转,三个人都在想着自己的心事,默默无言。

“看来这次代问黄金官司,我不仅不能给苦县百姓造出什么福气,还给自己招来一场无法估量的祸害。看来我这次实在是一不该多事,二不该多言。要少事啊要少言!周公姬旦说得好,‘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此时我要郑重告诫自己马车驶过一座木桥,进入一个新的境域。老聃先生不以这里风景美秀为真正的美秀。他从那铺地的繁花,看到那底下的单调乏味的黄土;从那茂林的浓荫,看到里边藏着的幽蜮;从长在石坡上的小树,看到挂在梢头的危险;从那墨清的潭水,看到水底的碎砖烂泥。”盖在表面的美,究竟不是结实的底蕴,世上有不少的凶事,偏偏是在表面上呈现出‘吉’。“

一桩将要出现的凶事,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不能了得之事,说良心话,他这样的人,最痛惜的已不是失去生命(一把老骨头能值几个钱),而是在他看来大于生命数千万倍的不朽的学说——他要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夭折。

二十年前他就已经立志,要以毕生精力去建立一个既益于人,又益于天,广度不能再广,深度不能再深,误差不能再小,生命力不能再强的学说。但是他并没想到,贪多嚼不烂,贪大拿不起,要建立深度最深,广度最广,在宇宙长河中长流的,准确无误的一次性学说,不管是有多大智慧的人,都是极难做到的。正是由于要建立一次性学说不易不失败和其他的一些原因,他的这项尚且无法报出名字来的学说,至今“八”字没有一撇,仍然停在空泛的伟大志愿而没有半点着落之中。

学说,至今“八”字没有一撇的学说!仅仅为了能有个着落,老聃先生就奋斗几十年的学说,你是多么的难以立起!学说,难以立起的学说!难以立起,也要立起!为了你,老聃先生决定奋斗终生。没想到,陡然之间祸从天降,终生大愿,奋斗半生,就要在一个早上无情的夭折,这是多大的悲哀,多大的悲哀!

这次是不是要真正的夭折,那要看此去是不是真正的凶多吉少,是不是真正的吉多凶少,是不是真正的纯粹是吉,是不是真正的纯粹是凶?

“他们不是天子的使臣!看得出,他们不是天子的使臣,他们是丘盆丘罐派来的杀手!他们冒充天子使臣,把我骗出家门,是要将我拉往深山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实行暗杀!”老聃先生冷冷惊惊地在心里喊着。“……不对,不是这样,若是这样,他们早该下手。……他们要干什么?他们是不是要借刀杀人,是不是欺骗天子,让其加予我一个歪魔邪道,用邪法变幻黄金的罪名将我处置,告知天下,以毁掉我的名声?……唉!不要想它,不要再去想它,能逃过的祸不是真祸,是真祸逃也逃不过。随它去吧,至多是,这个天底下没我这个人!”遂使自己进入“无我”状态。

此时,或说近来,老聃先生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名叫“无我”的理论(“我有大患的理由,是因为我有身,只要抛弃,就不会有任何尤患”)。他把这种理论分成了大范围和小范围。大范围的“无我”,是为一个值得去死的圣物圣念而不惜去死。这种“无我”,是死而不亡,外我身而身存。小范围的“无我”,是不要想到有我的存在,在杂念困扰之时,使自己进入似无知觉的麻木轻飘状态。忘却自己,反使自己除却烦恼,消灾消病,成全自己,延长寿命(这是气功之中静功的前身)。

老聃先生在“无我”中,随着马车的晃进,朦朦胧胧地飘入了彩色的云端。他感到晕乎乎的,身轻如纸,四周的云朵,仿佛松软的棉絮,暄乎乎地簇拥着他。……

大概是因为杂念没有彻底剪除的缘故,刚刚进入“无我”的李氏老聃,忽然之间又仿佛有起“我”来。他看见面前的大地,悠然飘起,迅速缩小,在他眼前旋转一阵,变成一张又轻又薄的绿色版图。版图上绣着山川、房舍、物产、林木,其间走动着无数个黑色的小人人儿。小人人儿正在安然自得,突然之间打斗起来。他们,你啃着我的脖子,我拧着你的耳朵,你掐着我的喉头,我抠着你的眼睛。霎时,鲜血流淌,把个绿色的版图弄得面目全非。接下去,从浴血之中拱出五个大一些的白脸黑人。老聃先生定睛细看,才辨认出他们是霎时,五个黑人消失。中间坐起一个再大一些的黄脸人人儿。此人头戴平天冠,身穿褚黄袍,春风满面,温和慈祥。老聃搭眼一看,很快认出他是周朝天子。天子正在笑眯眯地看着他,没想到,忽地一下,那面目变得十分丑恶,十分狰狞起来。他忽地从腰里抽出一把阴光闪闪的宝剑,用剑尖逼着老聃的胸口,大声地说图景消失。老聃觉得身上微微湿了一层冷汗。

……

七天之后,他们的马车终于进入了座落在洛水北岸、涧水以东、瀍水以西和瀍水东岸的洛阳的鼎门。

鼎门,即洛阳的东门。相传武王伐纣后,把商代的九鼎从朝歌迁到洛阳,就是从这个门进的,所以叫做鼎门。洛阳原称洛邑,是公元前1020年西周成王时所建。平王东迁之后,这里成了周朝的京都。洛阳城的面积,约四十平方里,大体呈方形,王宫在城中的中央偏南,宫的南面是朝会的地方,北面是市,东面是祖庙,西面是求神造福、赏赐丰年的地方。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就是这种分布图形的简明总结。

当时洛阳,号称天下第一之都,规模盛大,市井繁华,风光美秀,建筑典雅,比起一般小城,确实叫人瞠目惊讶。老聃先生咋着也没想到,他第二次(已来过一次)走进这座他心中景仰的城市,竟然是在吉凶难测、惴惴不安的糊里糊涂之中。

姜信把老聃安置在东门里边一家幽深的小院(姜信家的闲宅)。此处共是三节院子。最后一节院内,有东、西厢房和主房。院里长着两棵特大的石榴树。两棵树几乎要把院子遮严。油绿的叶丛里,向外窥视一般地露出一个个青色的小石榴。树下的青草鲜枝鲜叶,向人诉说着这里很少有人来过。主房(堂屋)是一所古老清雅的瓦房屋。东、西两个窗户外边,长着两株只有绿叶的梅子树。此处所,给人的感觉是老聃用过晚间的御膳,姜信安排他早睡,以免第二天(六月二十三日)天子诏见他时他可能出现的“误卯”。古时君王于三、六、九日登殿会见大臣或诏见贤士,是在早起的卯时,名叫“早朝”,如果误了早朝或利用早朝接纳贤士的时辰,就叫“误卯”。

老聃先生特别在意,半夜子时就已起床,但是等到天明,过了卯时,又过了辰时巳时,直到午时,也不见有人来领他上殿,于是心里开始惶惧不安。姜信来说,天子可能打算打破三、六、九日之惯例而在第二天(六月二十四日)将他诏见。可是六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全过去了,也没半点诏见的迹象,老聃的心又由惶惧变成焦急。姜信又来说,天子打算于二十六日卯时正式将他诏见,并说二十六日天明之前会有人前来引他上殿。

老聃先生夜不能寐,六月二十六日寅时起床等待,一直等过卯时,又等过辰时,还是没人前来领他。他又开始惶惧。就在这时,他的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强有力的想法他兴致乍起,开始细观屋内的摆设。这里的陈设和布置较为简单。屋里的空间共是三间,两道旧木隔山把三间房间隔开。东间,老聃安睡的地方,除了一张顶子大床之外,靠东山,放着一张黑色的矮几。几上垒着奇峰模样的石头。当间的后墙上挂着帛质条幅。地上铺着带有图案花纹的绛色地毯。地毯上放置着一张墨紫色的矮脚书几。几上搁着一卷破旧的竹简。

老聃先生走近书几,席地而坐,伸手去拿那竹简。就在这时,只见姜信一步走进屋来,高声地说老聃急忙站起,抬头往门外一看,只见石榴树荫那里一影,走来一位老人。

老人年近八十,精神矍铄,乌衣白裙,头戴紫金发束,脚穿高底缎鞋,一副带着权贵印记的隐者模样。老聃并不知道,此人正是在苦南密林旁边蜎渊遭受吊打时出现过的那位名叫如晋的姬爷。

姬爷一到门口,就笑哈哈地朗声说道老聃见是王兄来到,急忙躬身拱手,以礼相答“不可如此,不可如此!”姬公急忙弯腰,用双手托握着他的两只胳膊,不让下跪,嘴里说着,“哎呀,好一个懂礼之人!既然你一意谦称,如今不妨,我就直呼‘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