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斋

我看书斋>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村风云变幻史:万各庄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分完麦子的人开始用小平车或自行车往家运,可我见到每辆车上都还闲有一两条口袋。我们知青户四人共分小麦230斤,按八五折合成面粉才斤,人均不足49斤。四人的白面还不如城里一人供得多。城里每年每人供应360斤面(包括细粮、大米和粗粮),细粮为百分之七十,细粮光买白面每人每年为252斤。

万各庄 九(11)

城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怨不得一个漂亮的农村姑娘,甘心情愿找个瘸腿瞎眼的非农业,也不愿嫁个精明强干的农村小伙子。谁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别。

一麦熟人们都晒得黑黑的,累得瘦瘦的,可昨天碰见了何福贵,我觉得唯有他比麦熟前捂得更白,吃得更胖,他真称得上一个有福之人。在我看来,他比按钟点上班的工人都轻松自在得多。

周四爱比刚下乡时苗条多了,脸也又黑又瘦,“圆圆”的绰号早该取消了。

6月30日

场里基本上没了活儿,麦糠倒进队里的草棚里(麦糠是牲口的草料),滑秸上了垛,麦根分到了户里。按说让社员该轻松几天了,可谢队长集合时反复对人们说,还要加把劲儿,要不紧耪几天地,大田就要荒了,下雨后更忙不过来。

7月2日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一开门,雨仍是下个不停,地下是一片片水洼儿,头顶上浮着浓烟似的乌云。家雀缩在屋檐下懒得动窝,玲玲连院子里也不愿去,一开门就将尿倒了。

柴禾有些潮湿,可我们总算把早饭做熟了。

“好了,人不让歇天让歇。”张鹏把饭碗一推,兴奋地喊道,“痛痛快快歇个阴天。”可他的话刚说完,我们六队的钟就敲响了,随后,又有几个生产队敲响了钟,没想到雨天生产队还要集合。

今日是去地里撒“臭化肥”。化肥的学名叫碳酸氢氨,有一股刺鼻钻眼的臭味。雨天没法儿用车往地里拉,都是人扛或背到地里去的。谷子被雨水冲洗得干净漂亮,湿淋淋的叶子闪着铁青的光泽,连地边的小草也格外精神。谷地里几十号撒化肥的人,全都光个脚丫子,没有穿雨鞋和雨衣,大都戴个蘑菇形的草帽,披块黄不拉叽的油布或是有窟窿的塑料布。由于防雨设备极差,一袋化肥没撒完,下半身衣服就湿透了,有人像风雨中的黄叶一样抖着。

当个庄稼人真没有歇息的空儿。

7月4日

玲玲一向阴沉的脸晴朗起来,比她加入共青团时都兴奋。从外面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对我说:“晓民,公社缺个话务员,杨副主任说了,决定让我去。”

“你答应了?”

玲玲点点头。

我打心眼里替她高兴,觉得像她一样漂亮的女孩子不该泥一把汗一把地在农村里滚,该谋个干净轻松的差事,可我又为她去公社当话务员担心,并不是怕她远走高飞把自己甩了,我相信她也像我爱她一样地爱我,而是怕杨副主任淫邪的目光。因为耳闻他作风不大正派。

“你还是去吧!”我想了想说,“何必都在这里受罪呢。”

玲玲低声说了一句:“晓民,你真好。”

7月7日

河坡上青草长得很旺盛,树上的知了不再叫,像是静听我们绵绵的情话。在大清河边的老地方,我和玲玲依偎着。在我的心里,多半圆的月亮,天上淡淡的浮云,河边的柳树,都有了一层甜美的意思,可甜蜜中也夹杂着几分惆怅。明天,明天玲玲就要离开这里,去公社当话务员了。

“想你了我就写信。”

“嗯。”

“我真不愿离开你。”

“我更舍不得你离开。”

我们彼此感觉着身子的颤抖、呼吸的急促。玲玲眼睛里像罩上层雾气般的东西,朦胧得说不清,强烈得不可抑制。我的心怦怦怦跳个不停,感到特别紧张。玲玲使劲地吻着我,像是强烈地要求着什么……

我们走回村庄时,街上很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大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那棵孤独的老槐树默默站在那里,像是为我和玲玲祈祷祝福。

万各庄 十(1)

如血的残阳很快消失了,苍白的月亮慢慢亮起来。

生产队的场里乱糟得很,看什么都不顺眼。经过了春的播种,夏的管理,秋的收割,庄稼几乎都上了场。晒了一天的红高粱因天气晚了没有上垛,摊了好大好大的一片,当天拉回的晚棒子,卸得东一片西一片的,让人插脚不下,芝麻秸扔得东一个西一个,活像横七竖八的尸体,晒干后垛好的谷草没有用席苫,也没有用滑秸泥抹……如果来场绵绵的秋雨,高粱就得长芽,碌碡就转不开溜不了场,谷草就得发霉……场里就会成瞎蛋一锅粥。

场里垛着一垛豆秸子,晓民撕下一抱,抱着走进了场屋。每个生产队十多亩大的场里,都有一两间土坯盖的场屋,里面盘条土坑,连门都不安。六队场屋的窗户钉着块透明的塑料纸,门口吊着草帘子。晓民点亮窗台上的提灯,然后蹲下身子,点燃豆秸子烧起炕洞。王老汉回家时嘱咐他,天气凉了,炕烧得热乎点,勉得睡潮了腰疼。火光映红他的脸,豆秸子发出“哔剥”的声响,烟很快弥漫了整个屋子。嫌烟呛得慌,他用木锨支起了草帘子。烧完了两抱豆秸子,屋子暖和起来,他走出又呛又闷的屋子。

场里冷清得很,朦胧中,孤独的有些可怕,场边的路上没有行人,远处的光线暗淡而微弱,大半个月亮很难看。晓民坐在场边冰凉的碌碡上,瑟缩着身子,什么也不想,又什么都想。他本来不是场头,场头一般都找些上年岁能够扬场打筛子使簸箕而又认为靠得住的人当,靠得住是指既负责任又不偷不摸,手脚干净。六队当年大秋的场头是拴住大伯和王老汉。拴柱大伯除了脾气火暴些,是大伙公认的好人。他前一天病了,又拉又吐,谢队长让晓民临时顶替他几天。王老汉食不亲,财不黑,人也不错,脾气挺随和。他老伴死了多年,跟着娶了媳妇的两个儿子轮流吃了一段饭,后来就另起了锅灶,自己挣分自己做饭。庄稼一上场,场里就不能离人了,场头都轮流着回家吃饭。晓民先让王老汉回家了,这里就剩他自己一个人了。

晓民越坐屁股底下越凉,就像那颗冰冷的心,索性站起来,转悠到场屋后撒了泡尿。场屋座落在场的西北角,西边是一条南北道,往南通村,往北到大清河,后面是一条东西沟,往东是漫洼野地,顺沟往西再往南可绕进村里,孩子们擗了叶子或擗了树枝怕碰上村干部与看青的就常走那里。晓民系好裤腰带,估摸着王老汉回到家又做饭又吃饭,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就决定去大清河边散散心,去重温自己的梦。

晓民临去时没忘自己是个看场的,用两块砖堵好炕洞,怕引起火灾,放下了草帘子,外面顶上根粗杠子。窗户上的灯照常亮着,让过路的知道屋里有人,一切都安排好才走。他不怕背场里的几筐头棒子,不怕背半筐高粱穗子,一个大场里的东西,丢了也不知道,只是怕偷屋里白天筛好簸净的两口袋芝麻。

河边的草已枯萎了,花儿凋谢了,晚风冷嗖嗖的,秋虫在浅吟低唱,唱得不是欢乐的曲子而是悲凉的韵调。晓民靠在那棵熟悉的柳树上,这里是他和玲玲幽会的老地方。眼睛失神地望着东流的河水,忍不住勾起他往日的情思来。玲玲紧紧地依偎他,说些绵绵的情话,两颗年轻的心一起跳动。那种生活多么令人难忘,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分别了才几个月时间,和玲玲一块生活的梦想就彻底破灭了,破灭得那么突然,令他瘁不及防。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万各庄 十(2)

玲玲离开万各庄以后,一次都没回来过,晓民收到过她的几封信。头两封情意绵绵,后面还抄了古人的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后来,信越来越简短。在分别后的一段时间,晓民去公社开过几次团支部书记会,每次都顺便去看玲玲。玲玲一次比一次注重衣着打扮,对他一次比一次冷淡。晓民从没有往坏处想,信写得少了,认为是玲玲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玲玲注重打扮,他认为爱美是姑娘的天性;对他冷淡,他认为是在公社大院不适合卿卿我我。可昨天收到的一封信,晓民傻了眼。玲玲说:晓民,很感激这些年你对我的关怀与照顾。说心里话,至今我还很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