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对名单上的人员都要进行特殊处理吗?”杜英豪还是一副冷漠的样子。
“不,现在要稳定,要维持稳定,一下子处理那么多高级官员和将领会引起动乱的。这些人里面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华泽民,让他搞建设,恐怕不行,但是要论打仗,他还是有一套的,尤其是他的游击战理论,非常有效先进。这样吧,安排他到军校去教书,看他有什么异常。如果经过考察合格的话,可以让他在今后返回一线战场。”方云否定了杜英豪的意见。
“明白了,主席。”杜英豪点点头,然后说:“主席,这是卑职重点清理出来的以李家为代表的家族在帝国的财产清单。”
方云接过来看了一眼,有点感慨地说:“大汉帝国的经济就是这样坏在这些人手里的。你要慢慢来,不要急躁,慢慢地把这些财产收归国有。文宾那边应该有相应的方案出台的。”
西元1933年秋季,大汉帝国政府在新疆迪化成立了―――新疆石油股份公司。公司依托早已衰落的独山子油矿,首先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展开地质勘探,寻找可供开发的新油田。在西北缘地区工作的勘探队,在黑油山地区发现了沥青丘、沥青脉等露头油苗,后来经过进一步详查,认为从黑油山到乌尔禾一带广大地区含油希望很大。
负责这一带工作的青年专家张道玉很自信地预言:“这里很可能是个地下油海”。跟他一起工作的青年地质师张楷模也持同样看法。他们提出将这里作为重点勘探地区,尽快安排探井队查明油田面积。但公司一些资深的外国专家却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于是,一场围绕黑油山是否有油的争论开始了。
黑油山原本不是什么山。据说亿万年之前由于造山运动,这里地层出现裂缝,地下黑油从裂缝中溢出地面。黑油不断外溢,戈壁上的风沙不断掩埋,年复一年,外溢的黑油与风沙凝聚在一起,筑起一座约3000平方米面积,13米高的沥青丘,地质队到这里后起名黑油山。
反对将黑油山地区作为重点进行大规模勘探的外国专家认为,黑油山原油外溢现象证明这一地区原油已经从地层裂缝跑掉,油藏遭到破坏,花钱在这里进行大规模勘探,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胡闹”行为。
西元1934年夏季,青年专家张道玉和年轻地质师张楷模对黑油山至乌尔禾一带进行了艰苦的仔细勘探。他们在对这一带地质构造特征和含油层系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后认为,从地面出现的沥青丘、沥青脉看,在地质史上这里是跑了不少油气,但轻的物质跑了,重的物质留下来正好形成堵塞物,封闭了油气继续外溢,油藏仍然储存在构造中。
经过多次激烈争论,张道玉和张楷模提出转移重点,大规模勘探黑油山地区的建议未被接受。但反对一方也作出了点妥协,同意在黑油山地区安排一口探井进行侦查。
争论最后摆到了帝国土地资源部部长李华光的面前,本着对科学重视的精神,李华光部长命令同时开打三口探井,以最快的速度搞清这里到底有没有大规模的油气田。要知道,如果这里油气田是真实的,大汉帝国将一举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三口相距数公里的探井于西元1935年初同时开钻。所有探井原设计井深1000米,但钻到620米,第一口探井就出油了,日产原油8。1吨。这对新近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来说,真是个喜讯。但一些外国专家却表现得很冷漠,说黑油山出油,那只是剩下的残余油,没有工业价值,不予重视。
紧接着第二口井又出油了。根据探井相继出油成果,负责黑油山地区的勘探队提出大面积布井,加速勘探的方案,以便尽快拿出可供开采的油田面积。但一些资深外国专家并未因探井相继出油而改变看法。他们仍然坚持“残余油”论,争论再次展开,而且更加激烈,互不妥协,难以统一。
争论再次惊动了帝国土地资源部的领导。被誉为党内石油地质专家的李华光部长带人前来新疆调查。他们亲自进行实地考察,最终明确表态同意大规模勘探黑油山地区。
西元1935年4月16日,黑油山地区另一口具有关键性的探井喷出了原油。这口井位于1号、2号探井数公里之外,它的出油,使原先长期坚持的“残余油”论彻底破产。
4月20日,一份振奋人心的关于在新疆发现大规模油气田的绝密报告放到了方云的办公桌上。这给正在和日本进行战略决战的方云注入了一份兴奋剂。
第四卷 第六章
正如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估计的一样,大汉帝国在上海的确有一个大型的海军基地,基地里面主要是帝国三民党时期的海军舰队,拥有大小舰船40余艘。潜水舰队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同样拥有大型深水港的海军基地在帝国的海岸线上还有两个,分别是广州港和钦州港。大汉帝国的海军主力舰队第一舰队的驻地就是在北部湾的钦州港。在这个海域内,舰队将得到海军航空兵的有力支援。
随着潜艇战术的成功,大汉帝国海军部也开始发现了这种战术上的局限性:当前实施的潜艇战术是以配置侦察或巡逻区域网开始的,最先发现敌舰的潜艇在通报敌情之后,立即发动攻击,其余从各方向赶来的各潜艇再集中围攻。事实证明,这种战术只能对付速度较低的敌舰―――商船队。
于是,为了能够对付敌人的高速舰队,又在这个战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在侦察和巡逻区域网后面再配置一个或数个支援潜艇群来对付发现的敌舰船。这种改进使得这一战术更加完善,在后来的实战中又发现了更为理想的战术队形:环形配置。
环形配置方式就是敌舰一旦进入这个环形配置海区,第一艘发现敌舰的潜艇就与其保持接触,位于环形海区上的其他潜艇则作为支援群投入战斗。这样,一个完整的潜艇战术原则就被提了出来,并写进了条令。
这一战术大大提高的潜艇的攻击效率。当帝国海军的众多潜艇聚集到东海区域的时候,这种战术的效果显现了出来:潜艇不光能够击沉商船队,也能够击沉护航的反潜驱逐舰队。令人惊异的是,日本鬼子对自己的声纳探测器非常自信。实际上,他们所倚仗的声纳探测器根本不能发现在护航舰队附近,像鱼雷那样紧贴着海面活动的潜艇。所以当大汉帝国海军的潜艇发动夜袭时,日本鬼子的舰队只有倒霉的份。
对于山本这支庞大的联合舰队,潜水舰队的侦察潜艇在其进入东海海域不久就发现了它,并向舰队司令部汇报了敌情。鉴于敌舰队过于庞大,舰队司令部命令潜艇采取沿途监视的战术,以判断日本舰队的去向。
随着加入监视行动的潜艇群越来越多,日本舰队的数目是越来越清楚:五艘航空母舰,五艘战列巡洋舰,七艘巡洋舰,二十六艘驱逐舰及其补给船。当海军总司令庞德中将拿到这份情报清单的时候,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而且根据日舰队的航向判断,目标就是上海的海军基地。
随即,海军总参谋部开始忙碌起来,针对日本舰队的来犯,制定出紧急应变措施。命令潜水舰队的潜艇对这支日本舰队进行攻击,要在日本舰队靠近上海附近后达到攻击高峰;海军航空兵也实行了紧急转场,往上海,浙江一带机场进行集结;岸防炮兵的一个师紧急进驻吴淞口要塞等等,严阵以待。
夜色如墨。
一队身着土黄色军服的日军鬼子悄悄地在夜色中潜行。除开低闷的脚步声、马蹄声和汽车声外,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这是日军大本营早就拟定好的一个计划,只不过是被迫提前执行了。
在占领大汉帝国东北四省后,对于大汉帝国华北,日军大本营早有预谋。
日本侵占华北的具体谋略,使用了“华北分离”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方法,则和泡制伪“满洲国”的手法如出一辙。即收买小部分汉奸,强奸民意,凭空捏造出“地方自治”的假象,在刺刀威胁下实现“自治”,进而在刺刀控制下完成“独立”。
好盘算!这完全就是自欺欺人的荒诞闹剧。日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掩人耳目,缓和国际干涉。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险狡诈不可谓不恶毒。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大汉帝国突然发起的袭击化为泡影。在遭到大汉帝国空军的打击后,作为侵华急先锋的关东军,积极策划其入侵华北的计划。
在此之前,日军已在华北各地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以压迫大汉帝国退让,撤兵,为其开展华北自治运动创造条件。
首先是谋划在内蒙建立“蒙古国”,这和苏联在外蒙的想法是惊人地相似。其次,在察哈尔制造了两次张北事件等多起事件,以逼迫宋哲将军的二十九军撤出察哈尔境内长城以北地区,割让察哈尔东部6县于满洲国。
就在原帝国国防部部长何英清将军和日本关东军梅津司令官就华北问题达成《何梅协议》后,原受日本极力压迫排斥的驻察哈尔宋哲将军第二十九军,突然利用丰台事件开进北京,成为大汉帝国在华北平津的主要军事力量,给华北自治事件造成了曲折。日军因宋不是中央嫡系,认为可以利用,转而以宋为胁迫其自治的主要对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